新浪财经 2025-04-16 19:10 260阅读
随着2024年度报告的陆续披露,多家上市银行分红方案出炉。
从国有六大行和8家公布年报的A股股份行看,2024年累计派发现金分红超过5600亿元,同比增加超百亿元。其中,国有六大行依然占据绝对优势,拟现金分红金额合计超4200亿元,且分红比例均在30%及以上;股份行中的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和浙商银行拟分红金额同比下滑,分别下降15.44%、11.11%和4.88%。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14家银行中,招商银行以35.32%的现金分红比例(现金分红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比例)领跑全行业,相对而言,平安银行分红比例不足30%,仅为28.32%。不过,若以4月16日收盘价计算,平安银行股息率位居上述银行首位,达5.53%。
六大行现金分红总额超4200亿,
平安、民生、浙商“缩水”
国有六大行是国家经济的“压舱石”,2024年合计拟派发年度现金分红超过4200亿元,现金分红比例均超过30%。其中,交通银行去年现金分红在大行中最高,为32.68%。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的分红总额,居于六大行之首,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超30%;其次是建设银行,拟现金分红1007.54亿元,两家银行分红规模均超1000亿元。此外,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拟现金分红846.61亿元、713.60亿元、281.46亿元和259.41亿元。
事实上,国有六大行分红频次均已调整为一年两次。在兴业证券看来,我国境内上市银行此前多采用每年分红1次的频率进行分红,分红频率相对偏低。随着我国银行增加中期分红、提升现金分红频率,未来我国境内银行分红频率也将逐步与境外大型银行接轨。
股份行方面,招商银行分红规模领跑股份行,去年拟现金分红504.4亿元,规模超过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同时,该行以35.32%的分红比例稳居第一。
今年3月,招商银行董事长缪建民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自2013年起,我行便将保持30%以上的分红率写入公司章程,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达到35.3%,每股两块钱,是相当不错的分红率。虽然有投资者希望更高,但保持较高且稳定的分红率,对投资者的价值创造比较重要。”
不过,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该行并未进行过中期分红。为此,该行董事会目前已审议通过《关于2025年度中期利润分配计划的议案》,拟在2025年进行中期分红,此将成为该行的首次中期分红,分红比例为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该行普通股股东利润的35%。
另外,从其他股份行分红规模看,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拟分红金额均超过百亿元,分别为220.21亿元、194.55亿元、120.34亿元、117.99亿元、111.67亿元;民生银行、浙商银行拟分红金额不足百亿元,分别为84.06亿元、42.84亿元。
其中,2024年,兴业银行分红比例首次突破30%,计划每股分红1.06元。目前该行已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及《估值提升计划》,重点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优化股权结构。
中信银行在2024年进行了中期分红,现金分红占归属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占比升至30.5%。该行董事会秘书张青表示,2024年至2026年,力争将现金分红占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比例保持在3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浦发银行去年现金分红总额的排名较2023年有所提升,从2023年的94.22亿元升至120.34亿元,排名超越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已居于上述银行中的第10位。
从增长幅来看,与2023年分红总额相比,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和浙商银行去年拟分红金额同比下滑,分别下降15.44%、11.11%和4.88%。
不仅如此,平安银行分红比例从2023年的30%降至去年的28.32%,对于分红比例下降的原因,其表示考虑因素在于“加强内生资本积累、满足资本监管要求、保障业务稳健发展”,其中,该行指出,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基础仍待巩固。商业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面临息差收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挑战。本行需加强内生资本积累,以应对外部环境挑战,提升抵御风险能力。
国有大行股息率均超4%,
定增对股息有何影响?
股息率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尺之一,以今日(4月16日)收盘价计算,平安银行股息率超过5.5%,在上述银行中排名首位;兴业银行、浙商银行同样超过5%。与此同时,国有六大行的股息率均超过4%。
事实上,亦有部分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年度股息率,比如,工商银行在年报中表示,按全年平均股价计,该行A股、H股股息率分别达到5.32%、7.49%。
近日,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同日发布定增公告,分别募资1650亿元、1050亿元、1300亿元、1200亿元,合计5200亿元。
那么,在定增背景下,上述四家大行的股息率将会朝向怎样的趋势发展?开源证券测算,定增对股息摊薄有限,H股受影响大于A股。同时,国有行仍存高股息投资价值。定增后A股股息率仍位于4%上方,相较于无风险资产,其收益率仍具投资价值。建行、中行、交行、邮储定增后H股股息率分别为6.24%、5.24%、4.99%、4.72%,H股股息收益率仍显著高于A股,结合年初以来多家险资大幅增持H股银行,H股银行股息逻辑仍在,对长期投资者的吸引力未变。
此外,开源证券还指出,由于定增方案仍需股东大会审议,并经金融监管总局、上交所、证监会批准,故注资最快或于2025年中期落地。此外,四家大行2024年度分红方案已初步明确,此次定增股份不会参与2024年度分红,若定增方案落地先于中期分红方案,出于对原股东的保护,定增股份亦不会参与中期分红,故定增对股息影响或于2026方可体现。
而对于如何保障中小股东权益的问题,3月31日,四家银行在定增投资者说明会上进行了说明。
其中,交通银行董事会秘书何兆斌表示,发行方案中已充分体现了中小股东权益的保障。一方面,此次发行定价较近期市场均价有较大幅度的溢价。财政部以溢价参与本次大额定增,既是对交行发展和投资价值有信心的表现,也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最大限度降低对中小股东权益的摊薄;另一方面,参与此次认购的投资者均承诺了5年的股票锁定期,愿意长期持有交行股票,不会在短期内对二级市场产生冲击,有利于维护交行股价稳定。
中国银行董事会秘书卓成文表示,中国银行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资本管理,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尽量减少此次发行对普通股股东即期回报摊薄的影响,充分保护中国银行普通股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银行股普遍处于破净状态,
超20家银行发布估值提升计划
与银行股一直以来高分红的特点不相匹配,其估值始终处于“洼地”。当前,银行股仍普遍处于破净状态。截至4月16日收盘,除招商银行市净率(PB)为1.02,银行板块整体市净率均低于1。
公开信息显示,长期破净是指股票连续12个月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目前,A股长期破净公司主要集中在银行、非银、地产、钢铁、建筑、交运等行业。
2024年11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明确,长期破净公司应当披露估值提升计划,市净率低于所在行业平均水平的长期破净公司还应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中就估值提升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专项说明。
为切实提升公司投资价值,增强股东回报,在年报陆续被披露的同时,多家银行发布了《估值提升计划》(以及估值提升计划暨“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目前发行相关计划的银行已超过20家。
提及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分红问题,多家上市银行均在估值提升计划中有所表述。
比如,交通银行在估值提升计划中提及,未来,在经营业绩平稳的前提下,该行计划未来三年(2025-2027年)每一年度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该会计年度集团口径下归属于本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分红频率上,该行将适时实施一年多次分红,使投资者及时分享该行发展的成果,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平安银行在估值提升计划中表述,本行定期制定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4-2026年度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在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至35%之间,除年度利润分配外,本行还可以进行中期现金分红。
此外,上市银行也根据自身发展,制定了差异化的估值提升措施。比如,交通银行在估值提升计划中提出“发挥上海主场优势,提升价值贡献度”。
而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谈及“零售‘止血’问题已经实现,但‘造血’仍需过程”的平安银行,在估值提升计划中提出了坚持零售银行定位的决心,该行指出,一是持续推动零售业务战略升级;二是增强零售业务收入增长动能;三是大力发展私行财富业务。
对于上市行披露估值提升计划对银行本身的好处,多家银行认为,估值提升计划符合公司实际情况,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有助于提升公司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