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25-05-09 19:00
债券市场“科技板”迎来新进展。5月7日,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同日,国新办召开“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新闻发布会,据央行行长潘功胜介绍,目前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机构参与。
银行机构积极响应政策落地。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杭州银行、渤海银行等商业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均发布公告称,拟发行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合计规模不超过500亿元。
创设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
发债与投资主体进一步扩容
5月7日,国新办就“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行长潘功胜介绍了三类十项货币政策措施。
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潘功胜表示:“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可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通过共同担保等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分担债券的部分违约损失风险,为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融资提供支持。”
早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潘功胜就曾透露,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对于科技创新债券相关工作进展,潘功胜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初步统计,目前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机构参与。
同日,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提出若干举措。
《公告》指出,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准入的金融机构包含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科技创新债券含公司债券、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
在募集资金方式与投向方面,金融机构募集资金通过贷款,股权、债券、基金投资,资本中介服务等多种途径,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同时还将进一步拓宽投资主体,各类金融机构、资管机构和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可投资科技创新债券。
为落实《公告》要求,沪深北交所、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机构均跟进发布相关事宜通知。其中,上交所指出,支持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创设投资于科技创新债券或挂钩科创相关指数的专项资管产品。推动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创设科技创新债券类ETF,支持科技创新债券类ETF通过质押、做市等机制提升流动性。支持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债券及科技创新债券相关产品的配置。
此外,上海清算所为科技创新债券业务给予费用减免利好。上海清算所发布通知称,其在现行阶段性全额减免发行登记费的基础上,自2025年5月7日,进一步对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人全额减免付息兑付服务费,首期暂定两年。
5月9日,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主办、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承办的科技创新债券上线暨集中路演活动在北京举办,标志着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上线科技创新债券。
5家银行拟发行科创债
多家银行积极参与科创债承销
政策发布后,多家商业银行跟进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渤海银行、杭州银行4家银行发布公告宣称,将发行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其中,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债券发行规模为100亿元,渤海银行和杭州银行债券发行规模为50亿元,债券期限均为3年。
政策性银行同样积极响应。5月8日,国家开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公告,计划发行规模不超过200亿元。
国家开发银行共计划发行三种科技创新债券。品种一为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计划发行规模不超过60亿元,为2年期浮动利率债券;品种二为2025年在上海清算所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计划发行规模不超过100亿元,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品种三为2025年第一期贴现科技创新债券,计划发行规模不超过40亿元,为182天贴现债券。
在资金用途上,品种一、二募集资金主要投放于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型企业,包括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等领域项目。品种三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科创企业日常经营周转。
此外,多家银行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债券的承销工作。其中,由中信银行主承销的15单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于5月8日集中公告发行,该行在9单牵头承销项目中发挥主导推动作用。
9家券商也于近日发布了科技创新债券计划,招商证券计划发行不超过50亿元,国泰海通证券拟发行20亿元,中信证券、银河证券拟发行不超过20亿元,中信建投拟发行10亿元,平安证券、东方证券、国联民生证券拟发行不超过10亿元,华福证券拟发行不超过5亿元。
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披露,截至5月8日,已有36家企业公告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合计210亿元;14家企业开展注册申报,注册规模合计180亿元。26家科技型企业注册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预计总体规模235亿元;24家股权投资机构注册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预计总体规模155亿元。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工作加速落地
多措并举助力科技企业发展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力度持续增强,相关配套政策加速推进。除债券市场“科技板”迎来新进展外,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也于近期集中落地。
今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组织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工作,对于“控股型”并购,试点将贷款占企业并购交易额“不应高于60%”放宽至“不应高于80%”,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年”放宽至“一般不超过十年”。试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18个城市,试点银行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多家商业银行积极响应,集中落地首批/首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城商行纷纷落地首单业务。例如,工商银行于3月上中旬积极推动并成功落地首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为青岛、广州共4笔优质科技企业并购交易提供并购贷款支持。
同时,多地金融监管局也积极推动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落地。据青岛监管局披露,一企一策开展政策适用研究和项目风险评估,设计“并购+”综合服务方案,首批两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于3月12日落地,授信金额1.83亿元。
5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近年来民营企业表现亮眼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金融监管总局着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首先就是促进投融资结合,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支持投资科技创新企业。目前已经设立7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另外在18个试点城市落地了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支持科技企业畅通资本循环。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或将迎来新进展。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近期正在修订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将尽快出台实施,进一步释放并购贷款的潜力,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