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财经 程孟瑶 2025-05-07 16:34 1.1w阅读
文/瑞财经 程孟瑶
近4000员工全年忙活但业务逐年萎缩,每年十多个亿的销售支出但业绩连续亏损,90后“创二代”李昆将带领振东制药(300158.SZ)走向何方?
随着新一年财报披露,振东制药转型中的困境进一步暴露。财报显示,2024年振东制药实现营业收入29.71亿元,同比减少18.06%,较2021年50.94亿元的规模缩水超40%。如果将时间线拉长,甚至不如2016年规模,几乎回到十年前水平。
耐人寻味的是,2016年振东制药承压并购朗迪制药,此后业绩节节升高,但2021年又作价58亿卖掉了“中国钙王”朗迪制药,放弃钙制剂市场转攻“脱发经济”,此后振东制药连续三年交出营收缩水、利润亏损的成绩单。期间,实控人李安平因放任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被交易所处罚,2024年4月提前退位。
更加让人在意的是,振东制药已经连续两年在年报披露同时更换财务总监,实控人李安平的持股比例,从昔日最高59%一路降至目前的30.03%。
2025年,被振东制药定为“破局年”,目前看其尚未从出售朗迪制药的颓势中走出。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7.55亿元,同比下降3.53%;归母净利润115.72万元,同比大降94.99%;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03.37%。
01
出售核心资产转型
近3年累亏14亿
朗迪制药是振东制药在2016年以26.46亿对价并购而来的企业,为此,振东制药扛下了23.03亿元的巨额商誉,而2015年振东制药营收规模才22.62亿元。
当时外界并不看好的并购,随后一度成为振东制药业绩扭亏为盈的王牌。2020年,朗迪制药实现13.27亿元营收,3.57亿元净利润,占振东制药同期营收27.37%,占净利润136.26%,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振东制药的所有收益。
但2021年,振东制药又以58亿元的价格出售了朗迪制药100%的股权,此举同样让市场摸不着头脑,监管部门曾下发《关注函》,询问本次交易的必要性和商业合理性。
彼时,振东制药回应称,钙制剂市场竞争激烈,出售朗迪制药是为了获取资金更好的聚焦中药和创新药发展。但实际上出售朗迪制药的款项,振东制药将其中27.74亿分给了股东,近11亿元用于还债,还购入了大量交易性金融资产。
朗迪制药易主,振东制药也开始走下坡路,2022年-2024年,连续三年交出营收缩水,利润亏损的成绩单,近3年累计亏损达14.38亿元,其中2024年,净亏损13.33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了26.84倍。
振东制药表示,2024年净亏损迅速扩大主要受重大仲裁事项、信托产品逾期兑付及存货减值等非经营性因素影响。其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中,高达6.10亿元的仲裁和解款以及1.43亿元的信托减值颇为显眼。
其中,仲裁和解款带来的营业外支出,占同期利润总额的46.36%,主要涉及与朗迪制药的生产合同争议。截止2025年1月24日,振东制药对朗迪制药尚有5亿元仲裁赔偿款待支付。
信托减值则主要为孙公司井冈山振东盛铭投资有限公司购买的2.5亿元信托产品部分逾期兑付。
大量购入理财产品似乎也是振东制药近年来补贴利润的手段之一。wind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振东制药通过购买理财产品获得投资收益分别为7777.27万元、4308.16万元、4559.14万元。截止2024年年报发布时,振东制药尚有9.92亿元委托理财产品未到期,其中涉及信托产品的尚有6笔未赎回。
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影响,振东制药同样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振东制药实现扣非净利润-6.86亿元,是2023年-1.16亿元的6倍左右。
02
加速布局零售赛道
一家处于连续亏损中的企业,却拿出大量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侧面反映出其业务发展的颓势,难免引发市场对其增长潜力的担忧。
振东制药战略定位为“营销创新型”企业,目前其营销网络已实现规模化布局,覆盖经销商626家,代理商287个,诊所、民营医院5,000家,单体药店3,000家。还在持续深化传统电商、兴趣电商、私域电商,布局线上销售渠道。
但在持续超10亿元的销售支出下,振东制药的两大主营业务同时下滑,削弱了整体营收。其中医药生产销售业务收入23.13亿元,同比下降20.50%;药材种植及销售收入6.34亿元,同比下降8.99%。分产品来看,同期振东制药的中药和化药两大药品中药和化药收入分别同比下降5.50%、30.87%,而这两类产品营收占比均超过10%。
当然振东制药正在努力破局,并且取得一定成绩。处方药销售方面,其核心产品岩舒复方苦参注射液、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比卡鲁胺胶囊和阿比特龙片在2024年保持稳健增长。在同类药物中,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使用人次已连续三年位居榜首;用于脱发的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市占率达到47.3%。
在创新药领域,依托上海新药创新中心平台,振东制药完成了皮肤类新药的成药性评价和1.1类创新中药ZD16的临床申报,启动了抗肿瘤新药的临床前研究。
对于整体营收下降的原因,振东制药表示,除了中药材行业整体下行的影响,还包括门诊统筹、带量采购等政策落地对零售终端客流量和价格带来的影响。
振东制药提到,门诊统筹政策实施对零售终端客流量产生阶段性抑制,叠加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对OTC渠道的传导效应,对零售药店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根据米内网数据,2024年零售药店行业闭店率升至5.7%。不过瑞财社注意到,药店“闭店潮”之下,振东制药反而加速了向下游布局药房。
年报发布前夕,山西振东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振东健康)同时投资成立了山西振东健康五和医养堂有限公司(简称:五和医养堂)和山西振东大药房有限公司(简称:振东大药房)两家零售公司。振东健康为振东制药全资子公司,股权穿透后,李安平分别间接持股30.2599%,为实际控制人。
天眼查信息显示,五和医养堂的经营范围包括食品销售、电商平台、保健食品(预包装)销售、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会议及展览服务等;振东大药房的经营范围包括药品零售、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食品互联网销售等。
振东制药此前还成立了山西振东健康大药房有限公司和山西振东五和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两家药房公司。前者成立于2023年12月,原注册资本100万元,2024年1月变更为1000万元;后者成立于2015年5月,注册资本500万元,由振东制药直接全资持股,旗下曾有13家门店,不过目前均为注销状态。
03
董事长提前退位
财务总监一年一换
业绩连亏的另一面,还有振东制药再度更换仅上任一年的财务总监。
财报发出的同时,振东制药还披露了财务总监刘永森辞职公告,这已是振东制药连续第二年在财报发布的同时宣布更换财务掌门人。
2024年4月22日披露2023年年报时,振东制药公告了财务总监刘长禄的离职,董事会在同年4月19日选举了刘永森继任,刘永森又在2025年4月20日离职,在岗时间仅仅一年。
公告显示,刘永森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财务总监职务,辞职后不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詹建勇接任财务总监。离职时,刘永森通持有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350,000 份份额,对应股份数量 56,115 股,不存在应当履行而未履行的承诺事项。
詹建勇于2024年11月加入振东制药,此前为四川恒通动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目前未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
此前刘长禄的辞职公告提到,“刘长禄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辞职后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随着财报披露,刘长禄离职的真实原因曝光——被解聘,一并被解聘的还有副总裁雷振宏。
财报显示,因2018年2月-2021年8月期间控股股东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振东集团)的资金占用问题,深交所对李安平、刘长禄给予公开认定三年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处分;对李安平、刘长禄、时任总经理马士锋、时任董事会秘书周红军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也因如此,李安平不得不提前退位,其“90后”儿子李昆完成“接班”。让位前,李安平肥了自己腰包。
振东集团目前对振东制药的持股比例为30.06%,对应3.03亿股股票,其中2.07亿股已经质押,质押比例约68.32%。
振东集团由李安平持股99.9%,金安祥持股0.1%。自2014年振东制药股票解禁期满后,金安详在2014年7月减持套现4188.53万元,而李安平解禁期满以来,借助振东集团,多次进行减持,其对振东制药的持股比例,从昔日最高59%一路降至目前的30.03%,不完全统计累计股权套现7.06亿元。
不仅如此,2021年卖掉朗迪制药后,振东制药一次性向股东分红27.74亿。按2022年6月末李安平34.61%的持股比例计算,其个人拿走了约10亿。
还有,2022年6月,振东集团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向中泰资管计划转让5%股权,占公司总股本的5%,股份转让总价款为3.41亿元。这三项加起来,李安平入袋金额已经超过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