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25-04-22 12:28
4月22日消息,金融一线获悉,上海银行今日上午召开干部会议,宣布顾建忠任上海银行党委书记。预计完成相关程序后,顾建忠将任上海银行董事长一职。
此前,金融一线已获悉顾建忠将拟任新职。(链接:重磅!“70后”沪农商行行长顾建忠拟任新职,曾在上海银行工作多年 )
回顾其任职经历可知,出生于1974年11月的顾建忠是一位资深“银行人”,1997年7月,他进入上海银行,期间担任过金融部总经理、授信审批中心总经理、营业部总经理等;2011年4月起任该行党委委员、人力资源部总经理;2012年7月起任纪委副书记。在上海银行工作17年后,2015年2月,顾建忠担任上海国际集团副总裁;2018年12月,顾建忠转战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并出任行长等职。
“70后”顾建忠回归老东家,出任上海银行党委书记
资料信息显示,顾建忠出生于1974年11月,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大学,经济学学士,在职研究生,经济学硕士,经济师,1997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任职经历可知,顾建忠是一名资深银行人,曾在上海银行工作的时间超过17年。资料信息显示,1997年7月,顾建忠加入上海银行,曾任该行浦东分行业务一部副科长、浦东分行公司金融三部副经理、浦东分行港台业务部副经理、浦东分行港台业务部经理;上海银行公司金融部副总经理兼营销经理部及港台业务部总经理;上海银行金融部总经理、授信审批中心总经理、营业部总经理。
2009年3月至2009年7月,顾建忠任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综合协调处副处长(挂职)、金融机构服务处处长(挂职),挂职期间,顾建忠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履职经验全面;2011年4月起,顾建忠担任上海银行党委委员、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自2012年7月起亦任上海银行纪委副书记。
值得一提的是,顾建忠30岁即担任上海银行总经理,是该行当时最年轻的总经理,且在该行共担任过4个部门的总经理,可谓“年轻有为”。
在上海银行工作17年后,2015年2月28日,顾建忠担任上海国际集团副总裁,负责投资管理,同时兼任金浦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8年12月起,顾建忠任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2019年4月,原上海银保监局核准顾建忠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行长的任职资格。截至目前,顾建忠在该行任职约6年。
今年3月27日下午,顾建忠以上海农商银行总行行长的身份,率队前往上海纳恩开展实地调研考察。
4月11日,“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市管干部任职前公告,其中显示,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顾建忠,拟任市管企业党委书记,并提名任董事长。
而该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金煜,已年满60岁(出生于1965年2月),按常规退休年龄标准,已至退休节点。据了解,金煜自2015年6月起担任董事长至今,其任职时间已接近10年。
目前,上海银行高管团队包括党委书记、董事长金煜;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兼首席财务官施红敏;党委委员、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胡德斌;党委委员、副行长、总法律顾问汪明;副行长俞敏华;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李晓红等。
让人才“没有怀才不遇”,提出打破人才素质的路径依赖
早在2003年,顾建忠便主抓人才队伍建设,在2018年底转任上海农商银行行长后,在其带领下,确立以“人才发展”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方向,围绕“坚持客户中心、坚守普惠金融、坚定数字转型”三大核心战略配套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此前,上海农商行曾发布《2020-2022年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提出全行“一体两翼三化四位协同”的总要求,以人才发展为主体,将绩效管理、资源配置作为人才发展的两个引擎,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方向,建设各级领导、人力资源条线、各业务条线和员工本人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
顾建忠曾表示:“我始终认为人力资源对商业银行来说是第一资源,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就是人。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够激发干部员工的创造力和活力,营造出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实现企业经营业绩和股东回报的双提升。”
他认为,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关键在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服务战略发展、体现战略导向、引领战略落地,否则就是“两张皮”,没法“一盘棋”。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性”,在找到主音、属音后才能将人力资源管理这场百花争艳的交响乐演奏得动听华美、淋漓尽致。
为了“让员工的成长成为一种必然,让人才没有怀才不遇”,上海农商行建立了“721”人才培养体系,以“岗位锻炼70%、帮带分享20%、培训学习10%”为三大核心模块,打造自身人才培养特色品牌。
顾建忠直言:“职业规划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单位不可能给一个人做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你自己做的。我们针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动车理念’:动车是定期开的,你能不能搭上这班车要依靠你的水平和能力,你自己搭不上自然就会被淘汰。当然我们会创造条件提升你的能力,让你搭上动车争取到自己想要晋升的岗位,而不是被领导安排岗位。经常有员工会说自己是‘怀才不遇’,其实关键的问题在于他们对自我管理的缺失。”
对于农信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顾建忠表示,农商银行要深入思考姓“农”的命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要围绕“如何形成经营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等命题下功夫,构建好专业部门和专业团队,通过存量改革、新增替换、久久为功,打破人才素质的路径依赖,让专业人才去做专业的事情,才能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的经营新路子,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客户问题,他还曾在《中国农村金融》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他指出,必须追根溯源,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需求出发的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便利并能够为其创造价值的服务模式。而上海农商行创新探索的重点,是围绕“客户中心”优化组织架构。
科技金融不能只在企业成长后期“分一杯羹”,更要勇闯企业初创期“无人区”
除了注重人才培养,顾建忠同样重视科技建设,此前作为上海农商行行长的他曾表示,科技金融不能只在企业成长后期“分一杯羹”,更要勇闯企业初创期的“无人区”。
顾建忠直言:“我们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金融助力,也就是科技金融的最‘前端’。这一块风险非常大,但是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和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更有价值和意义,也是市场需求最迫切的领域,这块‘无人区’,愈艰难,愈向前,我们也将勇往直前、面向未来。”
2023年2月,上海农商行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显示,关于上海农商银行成立科技金融事业部的议案获表决通过。
同年3月,上海农商行出台《科技金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鑫动能”品牌为重要抓手,计划至2025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均在2022年基础上争取实现翻一番。
在顾建忠看来,科技金融的发展主要是两条重塑逻辑。
首先,重塑科创企业的风险评价逻辑。在他看来,科创企业重科研、轻资产、高层次人才密集,做价值判断时,要看它的团队,它的科技迭代的研发,它的市场的前景,它的未来的价值。刀刃向内,人员配置更加专业;向外借力,用好“白名单”。
其次,重塑科创金融风险收益平衡逻辑。顾建忠认为,科创金融一定有较高风险,所以要用风险收益的平衡逻辑来达到科创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他始终坚持为科创型企业提供较高的不良容忍度,他为此阐述:“科技金融要有容错机制,才能走得远、走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