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Ai滚动快讯

根据动态大数据,智能机器人自动撰写的实时快讯播报。秒级初稿,紧跟最新消息。

【深度】年报打不开、季报停更!亿联银行信披“摆烂”?

财中社 2025-11-19 16:27 3237阅读

东北首家民营银行亿联银行,近来正以一种不太体面的方式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其信息披露突然“掉链子”,多份第三支柱报告和年报无法正常浏览。

这家当初立志做“数字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闯荡的机构,如今却被经营透明度缺失和财务业绩恶化的难题困住了脚步。

亿联银行于2017年获批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是经原银监会批准的全国第19家民营银行。其股东结构以民营资本为主,核心股东包括中发金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吉林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等,定位于“数字银行”,主打互联网化的存贷款、理财等业务,试图通过线上模式打破地域限制,服务全国客户。

然而,这家曾寄望于数字金融赛道突围的民营银行,近期却在经营透明度上亮起了红灯。

进入2025年,亿联银行的信息披露出现了实质性断裂。2024年,其还正常发布了一季度、半年度和三季度报告,但2025年的一季度、半年度、三季度报告却彻底停更,官网未披露任何季度业绩信息。

在三支柱信息披露方面,尽管亿联银行在官网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半年度、三季度的相关报告,但仅一季度报告可正常打开,半年度、三季度报告均无法访问。

此外,2024年年度报告在官网目前也已经是“加载失败、下载无法打开”的状态。

根据银保监会《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商业银行需定期披露年度报告、季度报告及专项信息,以保障投资者、债权人及公众的知情权,亿联银行的行为明显违反了这一监管要求。

信披缺位背后藏着的正是亿联银行财务状况的刺眼恶化。第三方平台的数据显示,亿联银行2024年陷入深度亏损,净利润亏损5.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20.1%。回顾其历年盈利,2019年至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5亿、2.2亿、0.5亿、1亿、1.4亿元,2024年单年亏损已超过其成立以来的盈利总和。

与之相伴的是资产规模的持续缩水,从2021年的599亿元一路下滑,2024年降至408.2亿元,同比下降21.2%,连续三年的资产规模收缩,反映出业务扩张的乏力甚至主动收缩。

而在账面亏损的背后,是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

在信用风险的具象化表现上,2024年其信用减值损失高达14.7亿元,远高于2023年的5亿元和2022年的5.1亿元,资产质量的恶化直接导致坏账计提大幅增加,这也成为净利润巨亏的核心推手之一。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资产质量的具体数据上,亿联银行的风险在2024年彻底爆发。

数据清晰显示,其不良贷款率从2023年的1.61%大幅攀升至2.77%,一年内暴涨超1个百分点。要知道,此前2020年至2023年,该指标基本稳定在1.61%-1.75%区间,2024年的跳涨无疑标志着资产质量恶化趋势的显著加速。

从拨备指标的变动也能印证这一趋势:为应对不良贷款激增,亿联银行将贷款拨备率从2023年的2.75%提升至4.24%,但拨备覆盖率却从2023年的170.53%降至153.02%。拨贷比的提升与拨备覆盖率的下降形成明显反向变动,这种背离表明,亿联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正处于急剧膨胀状态——尽管银行在加大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力度,但不良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远超准备的增长速度,最终导致拨备覆盖率被动下滑,直指其资产质量恶化已进入加速通道。

进一步看贷款分类的明细数据,亿联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从2023年末的70.5亿元飙升至2024年末的约114.5亿元,增幅高达62.5%,占比也从2.1%大幅跃升至4.7%;不良贷款余额从54.3亿元增至67.4亿元,增幅24.2%,不良贷款率同步从1.61%跳涨至2.77%,一年之内上升1.1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正常类贷款余额从约3235.5亿元锐减至约2252.6亿元,降幅达30.4%;贷款及垫款合计规模更是收缩27.6%。

关注类贷款的“异军突起”意味着潜在不良风险池持续扩大,而不良贷款的实质性攀升则直接反映资产质量的恶化已从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损失。

这种“正常类贷款缩水、关注类与不良贷款双增”的格局,不仅说明亿联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过滤机制失效,更可能对其盈利修复、资本充足性构成持续压力,后续信用风险的进一步传导或引发更大经营隐患。

来源:财中社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到ruicaijing@rccaijing.com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