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阮学平拟套现16亿,公牛充电枪陷灼车争议

瑞财经 李姗姗 2025-10-17 11:34 2.3w阅读

/瑞财经 李姗姗

“自家人”的减持,往往比普通股东的抛售更能牵动资本市场的神经。时隔两年,“插座一哥”公牛集团(603195.SH)实控人之一阮学平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在了减持名单上。

10月9日,公牛集团公告称,阮学平拟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617.18万股,占总股本的2%。按当前股价估算,若满额减持,套现金额16亿元。

截至10月15日,公牛集团股价收报44.84/股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24%自减持公告发布后股价下跌2.2%最新市值810.97亿元。与此同时,公司股价自去年10月高点已回落近30%。

阮学平与哥哥阮立平为公牛集团控股股东及共同实际控制人,阮学平担任公司副董事长,阮立平是董事长、总裁,兄弟二人合计控制公司84.76%股份,使得公牛集团成为典型的家族企业。

截至公告披露日,阮学平直接持有公牛集团股份约2.5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13%。此次减持若实施完毕,其直接持股比例将降至12.13%。

公告显示,阮学平此次减持的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但实际上,每年都有大量的现金流入阮家兄弟的口袋。

2024年,阮学平年薪为248万元,已连续五年保持该薪资水平,阮立平领薪297.47万元。

Wind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公牛集团每年都拿出超过50%的归母净利润分红,五年累计分红金额约为104.92亿元。

今年6月,公牛集团进行2024年度派息,现金分红31.01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72.59%。2024年末持股比例计算,阮立平、阮学平兄弟二人可落袋约26.07亿元

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阮家兄弟的财富合计达到840亿元

而此次并非阮学平首次减持公牛集团,早在2023年7月,他就通过大宗交易合计减持公司1779.19万股股份,按减持价格区间91.4元/股计算,共套现约16.26亿元。

除了阮学平以外,去年8月份,公牛集团董事周正华、刘圣松和监事魏凌鹏、副总裁李国强以及申会员、张丽娜等合计20位股东也对公司股份进行了集中减持,合计减持了44.67万股,减持金额4465.58万元。

在实控人抛出减持计划背后,公牛集团正面临业绩压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1.68亿元,同比下滑2.6%;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降幅扩大至8%,营收与利润“双降”。

拆分业务来看,支撑公司营收超95%的两大核心板块传统电连接业务收入36.62亿元,同比下滑5.37%;智能电工照明业务收入40.94亿元,同比下降2.78%。

从财务数据来看,公牛集团出现成本控制的参差。今年上半年,管理费用同比大增27.98%,达到3.91亿元,公司解释为员工薪酬增加及固定资产折旧摊销上升。但同时,对研发和市场投入收缩,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同比分别下滑21.56%、17.13%。

同期,公司投资现金流2.59亿元,同比锐减77.48%;短期借款10.7亿元,同比增加278.61%

面对主业发展瓶颈,公牛集团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早在2021年开始布局充电桩、充电枪、储能等产品。今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52%的势头,一度被视为转型曙光,但收入规模只有3.8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仅4.7%,对整体业绩的拉动作用有限。

“今年下半年,外部环境挑战依然存在,公司会围绕战略,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巩固竞争优势。”公牛集团方面表示。在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正积极打造面向欧洲市场的新一代储能产品,为业务下一阶段的推动构建基础。

不过,作为新能源赛道的“新手”,公牛集团产品质量引发个别消费者不满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公牛电器”的投诉数量累计达3180条,其中有不少是关于充电桩/枪、充电宝的质量和售后问题。

今年9月,有消费者表示,三月份在淘宝上购买的公牛充电枪,仅使用了半年就导致车辆充电口灼烧,在排除车辆质量问题后,该消费者找到公牛客服理赔,并在售后技术人员的引导下先行垫付了2080元,最后却被告知“无质量问题拒赔”,继而遭遇店铺、售后以及公牛总部客服置之不理。该消费者投诉已过去一个月有余,期间公牛集团回复过一次,至今未解决。

与上述消费者相似遭遇的不在少数,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仅9月份以来,就有至少6位消费者反映充电桩/枪问题,大多是使用了一年左右时间就出现质量问题,并伴随着售后推脱不处理的情况。

上个月,公牛新能源营销渠道总经理崔杰还公开提到公牛充电桩的“全场景充电设备与五年质保服务”

此外,公牛集团销售的充电宝也存在质量问题,近期有顾客称,在公牛旗舰店买的充电宝使用不到两个月就坏了,还有出现充电宝爆炸问题,造成财产损失。目前,相关投诉均在“处理中”状态。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瑞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瑞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ruicaijing@rccaijing.com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