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滚动快讯
根据动态大数据,智能机器人自动撰写的实时快讯播报。秒级初稿,紧跟最新消息。
财中社 2025-10-10 18:39 1.1w阅读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极飞科技”)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作为国内最早布局农业无人机的企业之一,极飞科技以“机器人代人”为口号,形成了从无人机到农业物联网的完整产品线。过去三年,公司收入快速增长,2024年营收达到10.65亿元,同比增长73.4%,净利润7041万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但在高速扩张的表象之下,这家农业无人机龙头仍暴露出几处结构性隐忧:研发费用率持续下滑、经营现金流承压、核心股东IPO前转让股份。此次IPO不仅是资本化的起点,更是增长与稳健之间的一次平衡考验。
业务单一:无人机业务撑起九成收入
极飞科技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广州,主营农业无人机、农机自驾仪、农业无人车及智能农场系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公司在全球农业无人机市场份额达17.1%,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大疆农业。公司业务已覆盖近60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智能农机出口企业之一。
不过,招股书披露的收入结构显示,公司增长几乎全部依赖于农业无人机单一产品线。2024年,无人机业务收入占比高达87.8%,其他产品如农机自驾仪(3.2%)、无人车(0.1%)和智能农场物联网系统(1%)仍处于起步阶段。换言之,所谓的“农业数字化生态布局”目前仍集中在硬件制造端。若未来行业竞争加剧或农机补贴政策收紧,公司业绩增长可能迅速放缓。
在智能制造企业普遍强调“平台化”的当下,极飞的产品线仍呈单线依赖。这一结构支撑了公司业绩快速扩张,却也会在行业需求变化中放大业绩的波动性。
研发费用率下滑:利润改善背后的削减逻辑
表面上看,极飞科技的盈利结构在改善。招股书显示,2024年公司毛利率达31.9%,较2022年提升14个百分点。然而,研发投入强度并未随着毛利率同步上升。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在2022-2024年间从32.1%降至14.9%,下降超过17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约10%。虽然公司仍保持较高的研发人员比例(38.5%),但研发费用率的明显下滑意味着公司在短期利润与长期投入之间的取舍正在加剧。
在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研发费用率的下降短期内有助于修饰利润表,但也可能削弱长期竞争力。对以产品迭代和精准控制技术为核心壁垒的农业无人机企业而言,这一趋势值得警惕。
现金流与负债:增长伴随流动性隐忧
极飞科技的增长同样导致了现金流的紧张。公司在招股书中披露,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6637万元,2024年虽恢复为正(6514万元),但仍低于同期净利润。2025年上半年再次出现负值,显示经营性现金回笼仍不稳定。
与此同时,公司流动负债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5.76亿元,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接近42%,且存货增长快于营收。招股书还提及,公司在海外市场建设和渠道扩张阶段的回款周期普遍延长。
这些数据揭示出一个典型的成长型制造企业困境:业绩增长依赖销售节奏而非持续盈利能力,一旦下游需求延迟或政策补贴波动,资金链的弹性将受到考验。
联合创始人的“套现”信号
除经营层面的压力外,公司股东层面的动作也引发关注。根据招股书披露,IPO前夕,联合创始人龚槚钦以500万元转让所持股份0.11%。虽然比例有限,但此举仍被外界视为“提前下车”信号,折射出部分创始成员对上市节奏及估值的谨慎态度。
此外,公司高研发投入与薄利运营模式下,若上市后资金未能有效改善现金流结构,股东层的预期管理将成为监管与投资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极飞科技的IPO,是中国农业智能装备行业的一次集中展示:一方面,它代表了本土无人机技术商业化的成功;另一方面,也映射出高成长制造业普遍面临的结构性瓶颈——产品集中、研发下滑、资金紧绷与治理风险并存。
资本市场将关注的,不仅是极飞科技能否保持高增长,更在于它是否能在波动周期中维持可持续的盈利与现金流。对极飞而言,上市是里程碑,更是考场。未来能否在研发投入与经营稳健之间找到新的平衡,将决定这家“无人种地”先锋能否真正跨入成熟企业行列。
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