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卡旺卡被曝有苍蝇,薛柏一边涨价一边降薪

瑞财经 李姗姗 2025-10-09 20:44 1.7w阅读

/瑞财经 李姗姗

“为一杯奶茶,愿赴一座城。”

曾经,无数的奶茶爱好者为了一口茶颜悦色,不惜跨越千里前往长沙打卡。

如今,又有不少年轻人被安徽本地茶饮品牌卡旺卡所吸引,千里迢迢赶往安徽只为亲尝一口卡旺卡奶茶。

虽然卡旺卡不如茶颜悦色知名,但同样是当地奶茶追捧者心头的白月光,是逢人就夸的“安徽茶饮之光”,加上门店周到体贴的服务,被网友调侃为“奶茶界的海底捞”。

然而近日,卡旺卡频繁涨价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上掀起波澜,遭到本土消费者的声讨:

“卡子,你太贵了!”

“卡旺卡你的定价真的合理吗?”

“别的都没涨就你涨,你想干嘛?”

根据发文,网友前一秒还在为爆款产品“手剥大橘”的回归而欢喜,后一秒却发现产品价格涨到了20元。这一产品在2022年刚上线时卖16元,2024年曾涨到18元,如今再度涨价。不少坐标安徽的网友表示,“一杯橘子水凭什么这么贵?”、“不如喝古茗的大橘”。

卡旺卡的涨价不只一款产品,还有黑全套奶茶,有顾客在今年9月点单时还是16元,如今再一看,已经17元,而这款奶茶最初只有7元;抹茶爽9月中时是16元,现在涨价2元至18元;椰子清补凉也从原来的15块涨到18块。

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的还有卡旺卡离谱的配送费,“距离只有800米,却要5块钱的配送费”、“点了三四次,配送费涨到了7元、8元”、“配送费快赶上一杯蜜雪冰城了”……

在消费者的反馈中,常见的关键词还有“没券”、“没团购”等,有顾客表示“别家的奶茶品牌都有抖音团购、美团团购,就卡旺卡常年不做任何活动,姿态太高了”。

如今新茶饮行业内卷,外卖平台大战,各品牌不论是自家官方活动还是第三方优惠价,普遍能在10元左右便可享受到心仪的奶茶。

在争议中,五星熟客会员被频繁提及。按照规则,消费满一定额度可以解锁升级券、生日礼物券、回馈券等权益。有消费者为了续五星还特意买了心意券,等到买最贵饮品的时候减免用,现在发现全是最贵的。有网友无奈地说:“之前喝到五星,现在看看就好。”

卡旺卡选择逆势提价,有人解释可能是原材料、人工和房租上涨,但消费者并不买账,因为在同样的市场环境,其他品牌依然保持亲民价格。

若涨价是表象,真正让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情怀和体验的落差。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他们不满卡旺卡的涨价,不是因为一两元钱付不起,而是有种品牌忘本,被背刺的感觉。

更为重要的是,卡旺卡价格变贵的同时,味道却变差了。有五星熟客表示,“菜单看三遍都不知道该点什么,好喝的全部下架了”;还有消费者称,“这个价位完全感受不到应有的真材实料”、“曾经的白月光味道变淡了”、“喝着有股植脂末(奶精)的味道”。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更有消费者反映卡旺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今年9月,一名消费者在美团上购买了一杯利辛七彩世界卡旺卡门店的奶茶,发现杯中有苍蝇,和店家理论,对方却推卸责任,消费者要求赔偿并道歉。投诉后,美团客服立即作出回复,但回复内容已隐藏,一个月后,该条投诉自动变更为“已完成”状态。

无独有偶,此前一个月,亦有消费者投诉卡旺卡杨枝甘露出现异味问题,疑似芒果坏掉,店家却不予退款,目前投诉进度显示已完成,但消费者对其服务态度、处理速度和满意度都给了最低评价。

卡旺卡诞生于2008年,创始人为薛柏,出生于安徽合肥的一个小县城,2008年从浙江一所大学毕业后,薛柏放弃了稳定的公务员考试机会,在父母的资金支持下投身奶茶行业。

创业前,薛柏与团队成员还特意到星巴克打工数月,系统学习连锁品牌的运营管理逻辑与服务标准,这段经历为卡旺卡后来的“服务至上”理念奠定了基础。

目前,卡旺卡运营主体为安徽卡旺卡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300万元,由薛柏及其合作伙伴马启旋分别持股98%、2%。其中,薛柏担任卡旺卡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马启旋为公司监事。

卡旺卡第一家奶茶店开在合肥女人街上;2011年,卡旺卡进驻芜湖;2013年,卡旺卡上海分公司以及南京分公司正式成立,成为进军“江浙沪”市场的先锋军。

但随着南京的最后一家新街口店在疫情期间被关掉,卡旺卡重新退回到自己的舒适区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安徽限定。

截至今年6月,卡旺卡共有277家门店,均为直营店,全部集中在安徽省内的16个地级市,其中合肥单城数量占比超65%,形成高密度覆盖网络。品牌定位中端市场,客单价稳定在16.5-17元,单店毛利率达65%,最高一天卖出过3万杯。

今年有消息传出,卡旺卡计划在南京、杭州5家徽派主题快闪店再次尝试走出省外,并开发“去地域化”产品线,推出不绑定安徽元素的“纯茶系列”,试探全国市场。

而卡旺卡一边涨价一边计划扩店的同时,员工却在降薪。目前,卡旺卡拥有员工约2000名。有卡旺卡前员工在社交平台晒出的工资条显示,2021年其薪资超8000元,到了2024年只有4000元,且每天工作时长10小时起步,一个月工时高达200小时,直言“卡子偏离了初心”。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瑞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瑞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ruicaijing@rccaijing.com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