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财经 2025-10-06 12:24 9297阅读
Ai快讯 国庆黄金周期间,在“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以及华为、小米、苹果等多品牌新机密集上市的带动下,各大数码商城客流持续活跃,整体市场热度攀升。蓝鲸科技记者实地走访深圳华强北,发现热门消费电子板块走势呈现显著差异。
手机方面,以国庆前新出的 iPhone 17 系列为例,整体仍维持较高市场热度,但其不同机型在渠道端的实际价格已显著分化。在远望数码商城,512GB 版 iPhone 17 报价 7950 元,同容量 iPhone 17 Pro 为 10700 元,顶配 2TB 版 iPhone 17 Pro Max 价格高达 17650 元。部分热门型号仍需加价 30 至 450 元,不过相比 9 月 19 日首发时全线溢价 400 - 1300 元的局面已明显回落。同时,部分机型价格已跌破发行价,这与官方及电商平台的补贴政策密切相关。苹果官网在上海地区直营店推出 500 元直降优惠,拼多多等平台补贴力度更大,达 1000 元,使得标准版 iPhone 17 实际入手价降至 5099 元。销售员老陈预计,随着 10 月底官方供货周期缩短,iPhone 17 系列价格或将全面“破发”。值得一提的是,以往价格通常较低的港版 iPhone 17,此次反而较国行版本高出几百元,原因是港版支持更多 AI 功能、特定通信频段以及 eSIM 卡功能。
在整体价格下行的安卓市场中,小米 17 Pro 成为少数例外。该机型不仅未降价,部分热门版本还需加价 200 - 300 元方可购得现货。老陈表示,不少消费者对今年新机新增的背屏设计感兴趣,再加上初期产能有限,形成供需缺口。
与此同时,一个新兴品类——AI 眼镜,正以超预期的速度从极客圈层迈向大众市场,成为华强北备受关注的新增长点。记者注意到,无论是赛格广场还是华强电子世界,近七成的智能穿戴商铺都将 AI 眼镜作为主打产品陈列,部分商铺甚至标注“AI 眼镜工厂店”,并设有体验区供消费者试用。
价格的回落直接刺激了消费需求的释放。一位为父母选购 AI 眼镜的消费者称,之前因价格偏高一直犹豫,最近发现这类产品在旅游场景中实用性很强,如实时听取景点讲解、实现方言与普通话互译等功能,最终决定入手。
价格快速回落的背后,是 AI 眼镜供应链的快速成熟与产能的持续攀升。阿力透露,今年 5 - 6 月大部分 AI 眼镜厂大幅扩张产线,如今工厂产能充足,形成规模后价格自然下降。立讯精密昆山超级工厂自今年 3 月投产以来,月产能已从 80 万副提升至 180 万副,预计全年产能将达 2000 万副,约占全球总产能的 20%。此外,此前依赖进口的微型显示屏与波导镜片,交货周期已从 45 天缩短至 7 天,成本下降约 30%,部分供应商为抢占市场份额,甚至主动采取铺货策略。
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渠道商的经营逻辑也在发生转变。有 AI 眼镜经销商指出,尽管单品利润率从 25%下降至 15%左右,但销量实现数倍增长,竞争重点已从“是否购买”转向“选择哪一品牌”,行业正逐步转向以用户规模为基础、通过后续软件与服务实现盈利的模式。
基于当前供应链进展与市场趋势,IDC 与 CCS Insight 预测,随着核心部件成本在明年进一步下降,以及 AR 实景导航、多语言实时对话等功能的持续升级,到 2027 年,AR + AI 眼镜全球出货量有望达到 3000 万至 4000 万副。
(上述受访者老陈、阿兰、阿力均为化名)
(AI撰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