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预审IPO

发现好种子。

博铭维IPO背后:范嘉贵撤退,夏佐全坚守

瑞财经 孙肃博 2025-09-17 17:39 2.1w阅读

文/瑞财经 孙肃博

九月初,由深圳市博铭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博铭维”)与香港水务署、香港理工大学携手创办的“管网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在香港青衣 “Q-Leak” 地下水管测漏中心正式成立。

据了解,该实验室聚焦于先进管道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力求突破现有困境,为香港供水管网检测难题寻得创新性的解决路径。

作为内地特种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博铭维已凭借成熟方案获得香港市场认可。其研发的 Snake1000管道检测机器人,此前在香港皇后山、离岛区的实地应用中,成功定位漏点并完成了管壁内部检测。水务署高级工程师(漏损管理)刘启进表示,其效果理想,更贴合香港实际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博铭维已于近期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瑞财经《预审IPO》穿透招股书注意到,博铭维的部分业务收入来自于政府部门或国企。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这部分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3.9%、43.5%、49.5%及36.7%。

博铭维坦言,向公共部门提供销售及服务可能昂贵且耗时,往往需要大量前期时间及开支,且仍无法确保这些努力一定能促成交易。因此,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可能会受到某些事件或活动的不利影响。

01、留美海归子承父业

开辟新业务后多年领低薪

现身于管网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开幕典礼上的博铭维技术创始人代毅,意气风发,十分干练。他今年刚满40岁,出生于辽宁,上世纪90年代跟随父母来到深圳。

代毅本硕均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学的是生物医学工程。毕业后,他前往美国继续深造,于2012年4月获得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金融数学硕士学位。

学成归国,代毅从父亲手里接过了深圳市博铭维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称“博铭维工程”),担任董事长。

博铭维工程的主营业务是弱电系统工程,代毅接手后很快就熟悉了公司业务和相关流程,两年内就实现了企业的扭亏为盈。然而,他并不为此感到满足,对技术和专业性有极高要求的他认识到当前业务的局限性,逐渐生出了转行的想法——做科创产品。

在和团队尝试过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门锁等多种智能产品后,代毅始终没有发掘到一个能让他下定决心去深耕的赛道。

“选择行业非常重要,选择前一定要充分地调研,调研行业发展、竞争对手、市场容量等等。全面掌握信息,再做决定,一旦做了决定就一定要坚持下去。”代毅曾说。

很快,代毅一直等待的赛道就来了。2013年,在一次与南方电网的合作中,代毅和团队研发了一款检测电缆沟中电缆运行状态的特种机器人。

彼时,代毅意识到,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地下管线的测绘、检测、清理、修复成为确保城市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管道维修检测依然依赖于传统人工入管作业,人工作业效率低且从业人员要面对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高达2%-3%的死亡率。基于此,代毅看到了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的“刚需”。

2014年初,代毅和两个业务伙伴杨霆鹏、宋章军共同成立了博铭维,代毅与博铭维工程合计持股80%,并担任公司董事长与首席技术执行官。

公司成立次年,就获得了外部融资。深圳市正轩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称“正轩投资”)、深圳市力合华睿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称“力合华睿”)合计以300万元认缴了博铭维42.85万元新增注册资本。

此后直至递表前,博铭维共获得了约1.67亿元的融资,投后估值从999.95万元增长至18亿元,增长了约17倍。

瑞财经《预审IPO》穿透博铭维投资者的股权,可以在其背后发现华睿信、北极光创投、中船投资、中船感知海洋基金管理、紫荆汇富、建鑫投资、力合科创、哈深基金等VC的身影。

IPO前,代毅通过直接持股32.73%以及其在5个持股平台中的实控权益,控制博铭维45.1%的投票权。

值得一提的是,代毅曾在与“读特”的访谈中谈到,自己从2014年到2019年都没有在公司领过工资。瑞财经《预审IPO》穿透招股书也发现,2022年-2024年,作为公司董事长的代毅,薪酬总额是公司执行董事中最低的一位,各期分别为34万元、34万元及35.3万元。

02、范嘉贵的撤退VS夏佐全的坚守

作为最早投资博铭维的两家机构,正轩投资和力合华睿在博铭维此次IPO的道路上格外引人注目。

瑞财经《预审IPO》注意到,截至博铭维此次递表前,力合华睿已经不再是其股东。2025年8月,也就是博铭维递表港交所前,力合华睿最后一次转让了自己所持的博铭维股份,合计套现923.88万元,接盘方包括代毅、八英里智能(深圳)有限公司及许家顺。

在此之前,力合华睿还曾于2019年10月、2019年11月(参与公司股权激励安排)、2020年7月(参与公司股权激励安排)、2021年7月、2023年7月、2024年1月通过股权转让减持了博铭维股份,合计套现约3,241.08万元。

其中,力合华睿于2019年10月及2023年7月的股权转让,接盘方均是与其在同一控制下的其他私募基金——深圳市华睿信远景创新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称“华睿信远景”)及深圳力合华睿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称“力合基金”)。

此外,曾与力合华睿在同一控制下的宁夏华睿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称“华睿信创投”)于2018年7月时通过受让刘瑞喜转让的股份,也成为了博铭维的股东。但目前,华睿信创投已与力合华睿不在同一控制下。

截至此次递表前,华睿信远景、力合基金及华睿信创投已均不是博铭维的股东。华睿信远景于2024年1月转让了其所持的博铭维584,832股股份,套现1035.64万元;力合基金于2024年1月转让了其所持的博铭维150,384股股份,套现266.31万元。

据瑞财经《预审IPO》查阅,力合华睿、华睿信远景、力合基金的最终控制方为嘉恒股份(香港)有限公司,其由范嘉贵全资持股。

公开资料显示,范嘉贵曾任深圳平安银行直属支行行长、投行业务部总经理等职位,有20年金融从业经验。2011年,其成立创投公司——深圳市华睿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称“华睿信资管”),公司旗下私募基金曾参与投资了优必选(9880.HK)、昂楷科技、随身宝、吉影科技、大象广告、雅创电子(301099.SZ)等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华睿信资管被深圳证监局采取了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原因是其在从事私募基金业务活动中,存在“对所管理的私募投资基金未尽谨慎勤勉义务;向投资者承诺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向部分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不匹配的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未按合同约定向投资者披露基金投资等可能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大信息;未妥善保存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方面的相关资料”等问题。

而范嘉贵负责华睿信资产的日常经营管理、资金募集及信息披露工作,作为私募基金从业人员,也未恪守相关行为规范,因此也受到了相应处罚。

与力合华睿不同的是,正轩投资直至博铭维此次递表前,依然是公司的股东之一。不仅如此,2025年8月,正轩投资还以1000万元的价格对博铭维新进行了增资,认购了其246,547元新增注册资本。

据瑞财经《预审IPO》查阅,正轩投资由夏佐全持股97.25%。除了正轩投资外,由夏佐全最终控制的正轩科技于2018年7月通过股权认购的方式,也成为了博铭维股东之一。截至此次递表前,正轩投资及正轩科技分别持有博铭维12.50%、2.94%的股份。

正轩投资成立于2003年6月,2010年起致力于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投资,公司旗下有正轩前海基金、正轩前瞻基金、正轩创投、正轩创客空间、迪创会等主体。

夏佐全除了担任正轩投资董事长外,还是比亚迪创始人之一,于1995年参与创立比亚迪,曾任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负责整个比亚迪集团的运营工作,现任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比亚迪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

事实上,夏佐全与范嘉贵的交集,要早于正轩投资、力合华睿参与投资博铭维前。根据天眼查,2014年6月,夏佐全参与投资了力合基金,也就是力合华睿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博铭维曾经的股东之一。

直到2016年3月,也就是正轩投资、力合华睿参与投资博铭维一年后,夏佐全才不再持有力合基金的股份。

《预审IPO》穿透招股书注意到,此次博铭维递表前,除了力合华睿彻底退出公司外,博铭维还于2025年3月分别向紫荆科创、建发贰号有限合伙及中船基金购回了1,620,937股股份、1,164,222股股份及1,082,997股股份。购回完成后,博铭维的注册资本由4800万元减至4413.18万元。

截至递表前,紫荆科创、建发贰号有限合伙仍分别持有博铭维3.65%、2.62%的股份,但中船基金已不再是博铭维的股东。2025年8月,正轩投资以1575.75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中船基金所持的博铭维剩余股份。

03、三成收入来自政府部门

多年单一最大客户“换新”

自成立以来,博铭维将研发工作主要聚焦于两大核心方向,即特殊空间机器人及AI智能算法,精准锚定特殊空间领域,并快速实现商业化突破。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博铭维目前是全球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行业唯一一家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检测、清疏、修复、电机、AI及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的公司,实现了行业价值链的垂直整合。

截至递表前,博铭维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15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过4,000余家客户。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博铭维分别实现营收1.62亿元、2.14亿元、2.49亿元及6236.4万元,期内利润分别为2239.4万元、3064.3万元、4015.3万元及1004.6万元。

2023年、2024年,博铭维的营收分别同比增长了32.1%、16.36%,期内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36.84%、31.03%。2025年一季度,博铭维的营收同比增长了120.07%,期内利润则实现了扭亏为盈。

2025年一季度,博铭维的业绩激增主要是源于工程技术解决方案、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及其他业务的收入期内高速增长。

据了解,博铭维的其他业务主要包括为其机器人提供售后服务。2024年一季度,其他业务的收入及毛利率分别为94.9万元、-53.5%,而2025年一季度收入及毛利率分别增长至了177.1万元、15.1%。

此外,2024年一季度时,博铭维尚未展开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业务,而2025年一季度,该业务贡献了 1041.1万元的收入,毛利率为37.7%。

瑞财经《预审IPO》穿透招股书注意到,博铭维的部分业务收入来自于政府部门或国企。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这部分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3.9%、43.5%、49.5%及36.7%。

博铭维在招股书中指出,向公共部门销售和服务可能存在成本高、周期长、前期投入大且结果不确定的风险。

因此,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可能会受到某些事件或活动的不利影响,具体包括:政府财政或采购政策变动、预算缩减;政策优先级调整导致资金变化;付款周期延长及回款难度增加;政府对公司服务能力的评估变化;与政府采购相关的投诉、争议或诉讼,如竞标异议;系统集成商采用其他遴选流程;预算限制或拨款终止;因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导致拨款或采购延误等。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博铭维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5604.1万元、7319.7万元、7095.4万元及2112.7万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34.5%、34.3%、28.5%及33.9%。

各期,博铭维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023.2万元、3688.3万元、2749.2万元及753.3万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12.5%、17.3%、11%及12.1%。

值得注意的是,博铭维技术还面临贸易应收款项相关的信贷风险。截至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各期期末,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净额分别为8869.6万元、9673万元、1.64亿元及1.5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4.65%、45.27%、65.9%、63.86%(已年化处理)。

相应地,公司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也由2022年的196天增加至2025年一季度的256天。

瑞财经《预审IPO》发现,2022年-2024年,博铭维的第一大客户均为“客户A”,其与博铭维的业务开始于2016年,博铭维向其提供工程技术咨询、设计、监理、技术服务、技术改造、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项目总承包等服务。

但2025年一季度,“客户A”变成了博铭维的第五大客户,于2024年发展的“客户J”成为了博铭维的第一大客户,博铭维向其提供市政设施管理、检验检测服务等服务。

附:博铭维上市发行中介机构清单

独家保荐人: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

核数师及申报会计师:天健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行业顾问:弗若斯特沙利文(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瑞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瑞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ruicaijing@rccaijing.com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