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拆解IPO

关注IPO资讯,拆解公司招股书。

英发睿能IPO:业绩渡过转型阵痛,新产品售价下跌

瑞财经 2025-09-16 08:42 1.2w阅读

瑞财经 严明会 近日,据港交所官网披露,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发睿能”)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信建投国际、华泰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据招股书,英发睿能成立于2016年,是全球领先的专业光伏电池片制造商,专注于光伏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按2024年的出货量计,英发睿能是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达14.7%。该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入选北极星杯年度影响力光伏电池品牌、PVBL2023最具成长力光伏品牌,参与编制了中国行业内多项标准。同时,该公司的电池片产品通过法国碳足迹认证、德国南德认证,彰显全球市场竞争力。

英发睿能是一家光伏电池片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P型PERC电池片及N型TOPCon电池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按2024年的出货量计,英发睿能是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达14.7%。

从业绩角度来看,英发睿能近年来经历了一段行业转型阵痛期。

公司收入由2022年56.43亿元翻倍增长至2023年104.94亿元,净利润同步由3.5亿元增至4.1亿元。

然而,2024年,业绩下降,不仅收入同比锐减58.46%至43.59亿元,净利润更是出现亏损,为-8.64亿元。

如此剧烈的业绩波动,英发睿能解释称,与其原有P型PERC电池产线停产有关。这背后,是公司将产品结构由P型转向N型的战略转型选择。

2021年,英发睿能捕捉到P型PERC大尺寸电池片的市场机遇,成为最早布局该产品的光伏电池片制造商之一。

2022年-2023年,P型PERC电池片为公司贡献营收分别为54.7亿元、96.4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达96.9%、91.9%。

随着P型电池片效率接近其理论极限,市场对性能更优的其他类型光伏电池片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行业从P型电池片向N型电池片的技术转型。

2022年,英发睿能在N型电池片风口开始出现时,再次精准布局,加速发展N型TOPCon电池片技术和建设生产基地,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面转型。

2024年,P型PERC电池片收入占比仅有13.8%,到2025年已完全停产。而N型TOPCon电池片收入迅猛增长,2023年-2025年前四个月分别为7.44亿元、35.4亿元及23亿元,收入占比由7.1%猛增至95.5%。

报告期内(2022年-2025年前四个月),公司P型PERC电池片的销量分别为5.7GW、14.7GW、2.4GW及0;而N型TOPCon电池片销量分别为0、1.7GW、16.7GW及9.4GW。

尽管英发睿能跟随行业发展的脚步成功实现转型,但2024年业绩依然受到不小影响。

进入2025年,公司业绩回暖。前四个月收入为24.08亿元,同比增长111.23%;净利润扭亏为盈,录得3.55亿元。

不过,英发睿能依然需要警惕的是,N型TOPCon电池片的平均售价并不高,且呈下滑态势。

2023年,N型TOPCon电池片的售价为0.44元/瓦,比P型电池片低了34.33%,到2025年4月末,进一步降至0.32元/瓦。

幸而售价的下跌并未拖累英发睿能的毛利率,2025年前四个月,公司毛利率达到23.8%,不仅较2023年的毛利率-7.4%实现同比扭亏,与2022年的11.9%相比亦实现翻倍增长。

对此,英发睿能表示,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下降以及毛利率相对国内市场较高的海外收入占比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海外收入分别为1.83亿元、3.42亿元、4.68亿元及5.9亿元,占各期收入的比例分别由3.2%、3.3%、10.7%及24.5%。

2024年,英发睿能在印度尼西亚投产了生产基地,未来计划通过建设建筑面积约77,702平方米的印尼基地二期来进一步扩大N型TOPCon电池片的产能。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瑞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瑞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ruicaijing@rccaijing.com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