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火锅底料生蛆?锅圈食汇自证清白

瑞财经 李姗姗 2025-09-12 09:00 1.6w阅读

/瑞财经 李姗姗

知名火锅烧烤食材零售品牌锅圈食汇,陷入了食品安全风波。

近日,一名位于郑州市的消费者向媒体投诉称,8月23日晚,在自己家附近的一家锅圈食汇门店购买了红酸汤火锅底料、羊肉卷等食材,食用后第二天清晨开始连续腹泻,还在没倒掉的火锅汤底中发现了白色蛆虫。

事件被曝光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锅圈品牌方、门店与当地监管部门相继作出回应,多方各执一词。

据最新消息,锅圈食汇目前已对此事件作出了三点官方回应:

1.公司已向主管部门提交同批次产品检验,鉴定结果显示不存在质量问题;

2.强调红酸汤产品生产工艺经过胶体研磨和高温杀菌,生产全程产品原材料均处在密闭的管道、罐体内,产品pH值在3.8-4.1之间,不具备虫卵存活条件;

3.消费者食用时会将产品加热至100℃,即使存在虫卵也会被高温杀死。

但该投诉消费者并不认可这一解释。据称,锅圈客服最初提出全额退款并补偿100元的解决方案被拒绝,后又提高到500元赔偿仍未被接受。

目前,该消费者已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并表示,已经把购买的食材都进行了封存,等待监管部门取走调查。

信息显示,郑州市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沟赵市场监管局已于9月1日受理了该投诉。

8日,市监局有关工作人员回应称,消费者尚在与锅圈沟通协商中,但由于是异地投诉,目前能直接提供的证据只有一张照片,证据不足。受理投诉60天之内会有结果,期间会对事件进行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表示目前从商家提供的检测报告和产品样本来看“没有问题”。

而该消费者购买食材的锅圈店铺工作人员回应,目前尚未接到总部转达的投诉消息,但提到,火锅底料之类的食材都是未拆封的,可以通过锅圈提供相关证明。

“火锅底料生蛆”事件的真相虽未大白,但锅圈食汇出现异物、食品变质的情况却并非个例

在社交平台上,有消费者发图证明曾在尚未煮化的锅圈火锅底料中发现了头发。

且有不止一位消费者吐槽锅圈食汇丸子、蛋饺发酸,肉是合成肉,把莴笋装进贡菜包装中混卖,吃完拉肚子。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锅圈食汇的投诉有485条,涉及异物、变质、客服态度差、食材漏送等问题。

有消费者表示,在线上购买的小龙虾套餐,取到货当晚就发现了发臭变质的;还有小米辣长毛发烂变质的;多人控诉,在锅圈购买的牛肉卷、虾滑等食材中有虫子、头发等异物。

“火锅底料生蛆”事件被曝的同时,锅圈食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25年上半年,锅圈(2517.HK)实现营收、净利双增。营业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21.6%;净利润为1.9亿元,同比大增122.5%,创2022年登陆港股以来业绩增幅最高记录。

美中不足的是,公司毛利率略有下滑,为22.14%,较2024年上半年的22.85%下降了0.71个百分点。

“上半年锅圈的业绩表现是锅圈品牌价值本身及持续性发展带来的。”董事长杨明超表示。

2023年下半年以来,锅圈进入战略调整期,通过“蹲苗计划”对门店结构调整、会员生态建设、产品迭代升级、消费渠道打通等,上半年公司门店数量、会员数量、会员预付卡储值金额、SKU等数据均实现“显性”增长。

财报显示,上半年,锅圈销售餐食产品及相关产品的收入31.55亿元,占总收入的97.4%。该收入由2024上半年的25.87亿元增长约22%。

其中,向加盟商销售收入达25.95亿元,占比80.1%,虽然占比同比下降7.6个百分点,但销售额已经超过去年同期全部收入

这主要得益于加盟门店的恢复增长。2023年,锅圈加盟门店已经达到10300家;但2024年加盟门店减少至10135家,导致当年公司净利润出现下滑。

到了2025年,截至6月末,锅圈全国门店总数达10400家,较去年同期净增740家。其中,99.9%为加盟店,同比增加736家。

加盟模式主导下,虽然助力锅圈实现快速增长,但随着门店数量达到万店规模,管理难度剧增。若不能有效控制加盟商质量,便可能出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水平不一等问题,影响品牌形象。

本次“生蛆事件”中,消费者购买食材的店铺,就是其中一家加盟店。

此外,会员生态建设正在成为锅圈业绩增长的重要助推因素。今年上半年,锅圈注册会员人数达5030万,同比增长62.8%;会员预付卡储值金额达5.9亿元,同比增长37.2%。

从产业端来看,锅圈社区央厨战略持续推进“单品单厂”模式,通过集中生产实现规模经济,强化供应链控制力,提升成本优势。

截至2025年6月底,锅圈已拥有7个食材生产基地,涵盖调味料、水产、牛肉等核心品类7月宣布拟投资4.9亿元在儋州建设食品生产基地。另外,锅圈即时零售网络持续扩张,“一店一铺一库”模式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体系。

锅圈还通过抖音、微信小程序、第三方外卖平台等多渠道触达消费者,实现线上订单与线下履约联动,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从9.6%提升至17.8%。

图片

图片

图片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瑞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瑞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ruicaijing@rccaijing.com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