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IPO研究

上会信息、新股表现、舆情数据。

IPO研究|预计2032年中国肿瘤靶向药物市场将达到3368亿元

瑞财经 刘治颖 2025-09-01 15:12 1.2w阅读

瑞财经 刘治颖 8月31日,甫康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甫康药业)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农银国际、民银资本、复星国际资本为联席保荐人。

甫康药业成立于2015年11月,是一家商业化阶段生物医药公司。其专注于开发癌症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突破性疗法,同时兼顾针对病毒和衰老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开发及商业化。公司采取商业化与临床开发并重的双轨策略,而非单纯聚焦研发。

截至最后可行日期,甫康药业已建立由一项商品化产品、两项核心产品、两项关键产品及12项其他在研候选药物组成的多元化产品组合。该等16项候选药物中,五项处于临床I期╱II期开发阶段,七项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四项为彷制药候选药物。公司的在研项目主要围绕肿瘤治疗、抗病毒及抗衰老领域,而核心产品虽以肿瘤治疗领域为中心,重点在于广谱抗肿瘤药物。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肿瘤治疗范式已从传统的广谱治疗转向精准治疗。靶向治疗(包括小分子靶向治疗和基于抗体的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准确的预后和更好的生存机会。

小分子靶向治疗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针对驱动癌症表型的特定靶点或生物途径发挥选择性作用。因此,当患者接受这类药物治疗时,可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将对正常细胞的损害降至最低。靶向治疗通过干扰细胞信号通路来阻断癌症的生长和扩散,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非癌细胞的伤害,这正是传统化疗的主要痛点。

肿瘤靶向治疗是全球市场上兴起的癌症治疗方法,包括小分子药物和单克隆抗体。全球肿瘤靶向药物市场从2019年的85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54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5%。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2,884亿美元,2024年至203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0%。中国肿瘤靶向药物市场从2019年的人民币42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1,19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2.8%。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人民币3,368亿元,2024年至203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3.8%。

免疫肿瘤学已成为一种革命性的癌症治疗方法,旨在通过刺激和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根除癌细胞。主要的免疫肿瘤学疗法类型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疗法和治疗性癌症疫苗。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过去十年中是最成功的癌症疗法之一,自2014年首次获批以来,PD-1/PD-L1抑制剂的适应症和市场扩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迄今为止,PD-1/PD-L1抑制剂已在全球范围内获批用于治疗广泛的癌症,其全球销售额在2023年达到606亿美元。

免疫肿瘤学疗法是全球市场上新兴的癌症治疗方法,包括细胞因子疗法、治疗性癌症疫苗、检查点抗体和过继细胞转移疗法。全球免疫肿瘤学疗法市场从2019年的290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69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19.1%。预计到2032年,该市场将以2024年至203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16.2%增长至2,315亿美元。中国的免疫肿瘤学疗法市场从2019年的人民币74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人民币29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31.8%。预计到2032年,该市场将以2024年至203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32.3%增长至人民币2,750亿元。

当前,全球肿瘤市场由靶向治疗主导,占据总市场份额的61.5%。化疗占11.6%的市场份额。免疫肿瘤治疗占据剩余的27.0%市场份额(2024年数据)。预计2032年免疫肿瘤治疗的市场份额将达到51.9%,靶向治疗药物的市场份额将达到42.2%。

当前,中国肿瘤市场由化疗药物主导,占据总市场份额的46.5%。靶向药物(包括小分子靶向药物和生物制剂)占42.2%的市场份额,免疫肿瘤治疗占据剩馀的11.3%市场份额(2024年数据)。

在报销政策利好、新药不断研发以及患者支付能力逐步提升等因素的推动下,到2032年,靶向治疗和免疫肿瘤治疗将占据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预计届时免疫肿瘤治疗的市场份额将接近38.5%,靶向药物的市场份额将达到47.2%。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瑞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瑞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ruicaijing@rccaijing.com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