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Ai滚动快讯

根据动态大数据,智能机器人自动撰写的实时快讯播报。秒级初稿,紧跟最新消息。

万科冰雪梦碎,“文旅+地产”模式或终结

瑞财经 2025-08-31 23:01 3228阅读

Ai快讯 8月26日,香港中旅分别与万科旗下的长春万科和万科酒管及相关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收购吉林松花湖国际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和北京万冰雪体育有限公司的75%股权。业内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交易已基本完成,但具体交易数额尚未对外公布。

此次交易包含两大核心资产,即重资产的松花湖度假区和轻资产的万冰雪管理平台。松花湖度假区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地处北纬43度“冰雪黄金纬度带”,占地面积220公顷,有50条雪道,总长度达55公里,日接待能力1.5万人次,还配套有酒店及商业街区,获得了国家级4A景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等多项资质认证。万冰雪公司作为轻资产运营平台,业务覆盖雪场开发策划、建设咨询、运营管理等全流程服务。2024 - 2025雪季,该公司参与管理7家滑雪度假区,运营雪道115条,滑雪面积390公顷,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

万科的冰雪故事始于2011年对吉林松花湖项目的初步考察,2015年吉林松花湖滑雪场开业后真正运作起来。2017年,万科组建冰雪事业部,由集团元老丁长峰执掌,将其与商业地产、长租公寓并列为核心新业务,运营万科三大雪场项目。当时,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国家提出“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冰雪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然而,冰雪产业具有“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的特性,万科只能通过“以地养雪”的方式补贴度假区内资产的投资经营。以2016 - 2017年数据为例,万科松花湖项目雪季营收1.1亿元,度假区地产销售超过3亿元。这种依赖地产反哺的模式为后续发展埋下隐患。2020年财报显示,万科冰雪业务收入仅占集团总营收1.03%,同年末,万科撤销独立冰雪事业部,将其并入酒店及度假事业部。

近两年来,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万科流动性压力加剧。2024年万科全年亏损494.8亿元,且面临债务集中兑付。去年4月,万科宣布制定“瘦身健体”计划,除综合住区开发、物业服务、租赁公寓三项主业外,将逐步退出其他业务,清理和转让非主业的财务投资。冰雪业务作为典型的长周期、重资产板块,被列入剥离清单,是万科当下战略收缩的必然选择。

此次交易的另一方香港中旅,成立于1992年7月,同年11月在香港挂牌上市,是中国旅游集团旗下负责旅游投资和运营业务的重要板块。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香港中旅实现收入19.74亿港元,同比下降7.6%,期间亏损7476万港元,同比下降174.5%。从业务布局来看,截至2024年底,香港中旅共投资运营约60家国内外景区度假区,但在冰雪旅游板块相对欠缺。此次收购,香港中旅直接或间接地获得了万科旗下6个室外滑雪度假区、1个室内滑雪场以及11家滑雪学校,有力扩充了冰雪旅游业务。香港中旅副总经理汪凡表示,将着力把中旅松花湖度假区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成为中国冰雪旅游的新标杆,同时通过收购万冰雪公司获得专业人才队伍和资源体系。收购后,香港中旅计划扩充雪道数量,更新设备,做大业务规模。

万科剥离冰雪业务并非个例,而是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房企集体撤离文旅板块的缩影。近年来,恒大、万达、融创等曾经扎堆布局“文旅 + 地产”的巨头们,纷纷收缩战线,通过出售或剥离文旅资产回笼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万达从2017年开始逐步剥离文旅资产,融创在2022年后陷入严重流动性危机,文旅资产成为重点处置对象。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特别是文旅央企和地方国企正在成为文旅资产的主要接盘者,推动行业发展逻辑从地产驱动向专业运营模式转变,专业运营的产业新篇章正在开启。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到ruicaijing@rccaijing.com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