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审IPO
发现好种子。
瑞财经 孙肃博 2025-08-20 17:59 4.7w阅读
文/瑞财经 孙肃博
手握全球唯一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新分子实体候选药物——利福特尼唑(TNP-2198),丹诺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丹诺医药”)近日向港交所发起冲击。
成立12年来,丹诺医药建立起了一条由七项创新资产组成的差异化管线,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和细菌代谢相关的疾病,包括1项临近商业化阶段、2项处于后期临床开发阶段、1项处于IND批准阶段及3项临床前阶段的创新药物。
也就是说,此次递表前,丹诺医药还暂无成功商业化的产品。
基于此,丹诺医药即便自成立以来融资不断,但持续的研发投入导致公司依然亏损。同时,公司此前的许多融资带有赎回责任,被计入了负债。
不过,丹诺医药已宣布,利福特尼唑(TNP-2198)将在今年8月底前申请上市,并预计在2026年底在国内上市。
此外,在此次IPO前,仍有投资方看好丹诺医药,向其投资了700万元。
截至递表前,丹诺医药的投后估值已超20亿元,较其首轮融资后估值翻了近25倍。
01、创始人老东家是大股东
0元赠股给美籍科学家家族
根据招股书,截至递表前,Cumbre实体为丹诺医药的单一最大股东集团,可行使公司合共约18.82%投票权。但实际上,曾担任Cumbre医学化学总监的马振坤才是丹诺医药的创始人。
据了解,马振坤今年已经63岁,此次丹诺医药递表前,其在公司内部担任多个职务,包括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同时还是子公司丹诺中山、丹诺上海、丹诺美国及丹诺香港的董事。
1984年7月,马振坤在北京大学获得了化学学士学位,随后进一步获得了北大化学硕士学位。1991年8月,他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完成了博士阶段的学业。
1994年8月,马振坤正式加入雅培公司,并在2001年6月获委任为雅培公司Volwiler Society的副研究员。
2001年12月,马振坤加入美国抗菌新药研发公司Cumbre Inc.,担任该公司的医学化学总监,直至2004年8月。
2012年底及2013年初,马振坤先后全资创建了丹诺开曼及丹诺医药,进行利福特尼唑的研发。根据丹诺医药的预计,到今年8月底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利福特尼唑胶囊将正式申请上市。
瑞财经《预审IPO》穿透招股书发现,2013年6月,丹诺开曼刚成立不久,即向马振坤的老东家Cumbre发行了392.5万股A轮优先股。发行完成后,Cumbre一跃成为了丹诺开曼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80.10%,而创始人马振坤的持股比例则被稀释为13.78%。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认购丹诺开曼的股份,Cumbre是以其若干专利和商业协议支付的对价,并非是现金认购。
后于2013年10月15日,Cumbre的联属公司Big Bend TenNor参与了丹诺开曼的B轮融资,以100万美元的价格认购了丹诺开曼100万股B轮优先股。
不过,2017年2月,Big Bend TenNor将其持有的全部丹诺开曼B轮优先股以0元的价格分别转让给了McKnight家族成员的持股平台、Garcia-Bugge’ Enterprises, Inc.。
同时,Cumbre也以0元价格向McKnight家族以及Riefein家族信托U/D/T、Garcia-Bugge’Enterprises Inc.转让了其所持的丹诺开曼部分股份。
据招股书,丹诺医药已成立由四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及临床医生组成的科学顾问委员会,美国科学院、美国医学科学院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Steven McKnight博士正是其中之一。
Garcia–Bugge’Enterprises, Inc.为一家于美国注册成立的公司,由David Garcia先生、Christoper Bugge先生各持股70.6%、29.4%。David Garcia先生及Christopher Bugge先生共同经营一家生物技术公司长达26年。
尽管丹诺开曼进行了多轮融资,Cumbre始终保持着其保持着大股东地位。
2021年底,为筹备丹诺医药在中国申请上市的计划,丹诺开曼的股权下沉至丹诺医药层面。股权下沉完成后,Cumbre实体(包括Cumbre及Big Bend 73、Big Bend 72、Big Bend 77)依然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8.68%。根据招股书,各Cumbre实体最终由Morton H Meyerson先生控制。
丹诺医药的创始人马振坤,递表前其直接持股比例3.16%,连同员工持股计划平台控制公司的投票权比例约为13.61%。
不过,丹诺医药在招股书中表示,尽管Cumbre实体及Morton H Meyerson先生及其家庭成员为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集团,但自创立以来,公司始终由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马振坤管理。其在中美两国医药行业拥有丰富的研究和管理经验,负责集团整体战略规划、管理及营运,公司的各项成就均在其领导下取得。
作为公司董事长,马振坤是公司所有董事中酬金最高的一位。2023年及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以下称“报告期”),其分别领取酬金(包括薪金、花红及其他福利)208.1万元、228.1万元、80.2万元。
02、递表前神秘投资者突击入股
药明康德既是股东又是供应商
从2013年6月21日到2025年3月27日,近12年的时间里,丹诺医药共获得了7轮融资,融资总额达7.33亿元,投后估值从7834万元增长至了20.13亿元,翻了近25倍。
瑞财经《预审IPO》穿透招股书发现,丹诺医药投资方背景堪称豪华,除了创始人的老东家Cumbre,还包括AMR Action Fund实体、药明康德(2359.HK)旗下的Wuxi Fund、北极光创投旗下的焯俊、元禾控股旗下的原点创投、中山国资委实控的中山实体、象山县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实控平台管理的宁波象商、农业银行(01288.HK)旗下的农银二号、高特佳投资、星河控股旗下海南世纪星河、贝森资本旗下的贝森丹康、北京国资委实控投资平台管理的远京投资、无锡国资委实控平台管理的无锡国联等。
此外,百济神州(6160.HK)创始人王晓东也在丹诺医药持有股份,递表前持股比例为0.19%。这一股权关系可追溯至2013年6月,当时刚成立不久的丹诺开曼进行了一系列初步的股权架构调整,王晓东以“潜在顾问”的身份获得了5万股股份,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5.13%。招股书特别说明,该等股份系作为王晓东未来为公司提供专业服务的对价,旨在吸引其加入公司团队。
2025年7月,也就是此次IPO前,丹诺医药再次获得了一家投资者700万元的投资,每股成本与公司E轮融资价格一致。不过,丹诺医药并未披露该投资的具体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丹诺医药的融资多带有赎回责任,被计入负债。也正因如此,融资越多,丹诺医药的赎回负债越高。
截至2023年末、2024年末及2025年3月底,丹诺医药负债净额分别为7.59亿元、8.98亿元、9.32亿元,其中赎回负债分别为7.67亿元、9.32亿元、10.5亿元。
但随着与各投资者的最新约定,2025年5月22日起,丹诺医药与赎回负债相关的特别权利不再有效。自此,丹诺医药将不再确认任何赎回负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丹诺医药IPO的道路上,药明康德不仅是其成熟的投资人,还是其重要的供应商之一。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丹诺医药向药明康德及相关企业购买货品或服务的金额分别为1345.6万元、799.3万元、265.1万元。
据丹诺医药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供应商中的供应商B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公司,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提供CDMO服务。
报告期内,丹诺医药对供应商B的采购金额分别为1345.6万元、799.3万元、265.1万元,与丹诺医药各期向药明康德及相关企业购买货品或服务的金额刚好吻合。
2023、2024年,供应商B为丹诺医药司第二大供应商。而2025年一季度,其已跃升为第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达到53.5%。
截至此次递表前,药明康德旗下的Wuxi Fund持有丹诺医药6.55%的股份,为公司第四大股东。
03、累亏3.76亿元
利福特尼唑临近商业化
由于暂未有任何候选药物获得监管机构批准上市,丹诺医药在招股书中并未披露其销售收入。同时,报告期内丹诺医药也并未盈利,各期的亏损金额分别为1.92亿元、1.46亿元、3801.1万元,累计亏损约为3.76亿元。
目前,丹诺医药旗下7款在研产品中,有1项临近商业化阶段、2项处于后期临床开发阶段、1项处于IND批准阶段、3项临床前阶段。
据丹诺医药称,公司拥有强大且完全整合的研发能力,递表前拥有一支由38名员工组成的专业内部研发团队,平均拥有超过10年的行业经验,50%左右的研发团队成员拥有硕士或以上学位。同时,其还获得由20余名临床开发顾问组成的卓越团队支持,成员包括知名科学家、临床医生及行业领袖,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晓东就是其科学顾问之一。
不过,报告期内,丹诺医药核心产品的研发开支出现下滑的情况。2023、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核心产品研发成本分别为9830万元、5730万元及860万元,分别占公司研发开支总额的90.7%、82%及65.3%。
2024年11月,丹诺医药与远大生命科学订立了独家商业化合作协议,远大生命科学已支付第一期里程碑付款2500万元。根据合作协议,远大生命科学拥有在授权区域及授权范围内开展利福特尼唑营销、推广及分销等所有商业化活动的独家权利。
协议还约定,若丹诺医药未能于2026年12月31日前获得利福特尼唑首个适应症的中国上市许可,则远大生命科学可通过书面通知单方面终止该合作协议。在此情况下,丹诺医药应退还已从远大生命科学收到的第一期里程碑付款2500万元。此外,若利福特尼唑未被纳入2026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远大生命科学亦有权要求重新协商关键商业条款。
根据丹诺医药的预计,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利福特尼唑胶囊将于2025年8月底前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此次IPO,丹诺医药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研发、建厂等。具体来看,约75.5%募集资金将用于核心产品的研究、开发、注册备案及商业化;约7.3%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其他候选产品;约7.2%募集资金将用于建设自有工厂;10%募集资金将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附:丹诺医药上市发行中介机构清单
联席保荐人: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农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美迈斯律师事务所、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
核数师及申报会计师: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
行业顾问:弗若斯特沙利文(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