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动态
瑞财经原创专栏,汇总香港上市公司动态。
瑞财经 2025-07-25 04:07 1840阅读
在近日的采访中,华盛昌董事长袁剑敏围绕行业痛点、AI赋能、出海等关键词,阐述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规划。
自1991年创立以来,华盛昌凭借强大的原始设计开发和制造能力,以及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洞悉,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测量仪器仪表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连续多年稳居国内仪器仪表出口企业榜首。
华盛昌始终以市场“痛点”为靶心。1997年,面对红外测温仪器被西方产品主导、国内技术空白的局面,公司毅然投入红外测温芯片研发。起初专注工业领域测温枪,产品在工业设计和精度上超越国际同类。2003年“非典”疫情时,迅速将工业测温枪改造成额温枪,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在国产疫情防控装备领域崭露头角。34年来,华盛昌开发了涉及30多个领域的1000多种数字化检测产品。近年来,针对光伏储能产业直流电弧火灾事故多发、传统防护技术不足的问题,推出AI智能电弧检测方案,能在小拉弧信号产生时预警。此外,华盛昌还与南方科技大学、广州计量院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储备技术力量。
在AI赋能方面,华盛昌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其全资子公司深度感测与华眸企业、华境企业共同投资设立深圳市深境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进军人工智能眼镜市场,将AI眼镜与仪器仪表结合,为用户带来新体验。袁剑敏认为,AI眼镜是下一代测试测量产品新生态的起点,未来还将拓展更多可穿戴设备,紧密链接仪器仪表与新生态设备。公司还在大模型基础上建立垂直领域AI智能体,如今年推出的AI - 7760系列电能质量分析仪,搭载DeepSeek大模型后提升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此外,新成立的深圳深度感测技术有限公司聚焦工业智能化升级,提供“AI + 传感器”集成设备及全链路解决方案。未来,华盛昌将在医疗仪器和专业产品领域加大布局,利用AI提升现有产品性能。
出海战略上,华盛昌是中国最早一批出海的企业之一,创业初期从OEM代工做起。早期代工经历让袁剑敏意识到建立自主品牌的重要性。在海外市场,中国品牌面临激烈竞争,华盛昌依靠技术创新和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自主品牌“华盛昌”“CEM”和海外自有品牌的影响力,增加自主品牌产品收入比例。同时,公司在产业链和制造基地方面进行海外布局,如在越南建立制造生产基地,以“本土化 + 全球化”双轮驱动,稳固企业基本盘,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