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财经 许淑敏 2025-07-10 19:16 1.3w阅读
文/瑞财经 许淑敏
在500亿元“浦发转债”即将到期之际,浦发银行迎来了“白衣武士”中国信达。
浦发银行此前发布公告称,中国信达旗下子公司信达投资将持有的117.85亿元浦发转债全部转为9.12亿股普通股。据此,中国信达成为浦发银行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约为3%。
市场上的声音是,作为四大AMC之一,中国信达为浦发银行送来了及时雨。
浦发银行于2019年10月28日公开发行了5亿张可转债,发行总额500亿元,简称“浦发转债”,为当下发行规模最大的可转债之一,距离到期时间不远了。但2025年以来,浦发银行股价涨幅近四成,位居银行股前列,转股时机难以明确。
如若不能成功转股,浦发银行需动用约500亿元现金赎回,会影响资本充足率水平。这几年,浦发银行也面临资本补充压力,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21年的9.05%降至2024年的8.92%。
2025年一季度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38%,较2024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但硬币总有两面,浦发银行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面临着内部股权的变动,需更加注重各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
信达投资已经外派董事进入浦发银行。
7月9日,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2025年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提名董事候选人的议案》,同意提名林华喆出任公司董事。现提请公司股东会选举林华喆为公司董事。
资料显示,林华喆,1974年出生,长期在中国信达系统工作,他曾任曾先后担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四川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等职务,现任信达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这里存在两个影响不可忽视。
一是,浦发银行又多了一个股东派驻董事。
2024年年报显示,浦发银行共有3名董监高在股东单位任职。非执行董事管蔚、股权监事孙伟、股权监事曹奕剑,分别来自股东单位上海国际集团、百联集团、上海久事集团。
截至2024年底,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与其控股子公司合并持有浦发银行29.82%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而百联集团合计持股占比1.33%,上海久事集合计持股占比1.04%。
不过,上个月,浦发银行已经宣布撤销监事会。
二是,浦发银行内部高管变动更频繁了。
自去年开始,浦发银行管理层变动未间断。
从董事长张为忠的正式就任,到行长一职空缺了近10个月才最终选定谢伟,再到丁蔚、张健两位副行长任职资格获批,逐渐组成新的领导班子。
2024年8月,浦发银行业务总监汪素南、金融市场总监薛宏立的任职资格获批。
除了高管履新,去年,原监事会主席、外部监事王建平,原执行董事、党委副书记陈正安,原独立董事王喆,原驻行纪检监察组组长姜方平,均陆续离任。
步入2025年,浦发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刘以研辞任,高管波动仍在持续。
6月,谢伟升任浦发银行副董事长,任职资格尚待监管核准。瑞财经发现,在股东大会决议上,关于选举谢伟为公司董事的议案,反对票5828万票,占比0.35%,弃权票307万票,占比0.018%。
眼下,林华喆拟进入浦发银行董事会,正等待7月16日的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届时可以关注最终表决结果。
在前不久的股东大会上,谈到后续经营的想法时,谢伟认为,一方面是“满意而不满足”,另一方面是“信任和信心”。
他提到,在新班子带领下,对于一年来的经营结果总体是满意的,但是对标同业和股东的期望,管理团队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成果,并强调不会辜负股东、员工对经营班子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