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Ai滚动快讯

根据动态大数据,智能机器人自动撰写的实时快讯播报。秒级初稿,紧跟最新消息。

国信证券:摆线减速器助力人形机器人发展,市场空间超140亿

财中社 2025-07-07 10:39 2509阅读

财中社7月7日电 国信证券近日发表研报认为,当下人形机器人已走过产品定义阶段,向功能实现、商业化落地方向演进,围绕软硬件的升级优化及二者的适配和耦合成为后续的迭代重心。目前多数人形机器人产品已逐步完成基本功能实现阶段(基础运动、轻负载),但距大规模商用和家用场景落地仍有一定提升空间,预计后续迭代的方向主要围绕软(模型泛化能力)和硬(方案优化升级),以及软硬件的耦合等方面。硬件方面,我们预计后续的迭代方向主要包括高负载、轻量化、高散热和低能耗、稳定性和灵活性、低成本等方面去做进一步迭代升级。

摆线/新型减速器较行星精度更高+较谐波负载能力更强,有望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当前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以行星、谐波减速器方案为主;1)行星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但背隙大影响精度,且采用多级结构会增大体积重量;2)谐波方案:精度高,但柔轮反复变形导致抗冲击性、寿命与可靠性相对不足,限制其高负载场景应用(Optimus下肢依赖负载能力的丝杠)。摆线减速器方案(或升级迭代版本)具减速比大、传动效率高、传动精度高、承载能力强、成本相对适中等特点,较行星精度更高、较谐波负载能力更强、较传统RV体积重量更小。若对摆线方案进行迭代升级,有望使其适配一定的需求场景,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减速器迭代的新方向之一。

摆线/新型减速器有望在人形机器人下肢→腰髋→其他关节部位实现逐步搭载,空间有望超140亿元。目前摆线减速器主要用于环保、电力、化工等领域,据QYResearch,未考虑人形需求下2029年全球空间有望达170亿元;人形领域,随摆线(新型)减速器在结构、材料、零件等的优化升级,有望在人形关节上实现逐步渗透:从负载需求最高的下肢(或用丝杠),到高负载要求的腰髋环节,再到肩部、手肘、手腕等环节,从而打开增量空间,初步估算2030年人形机器人用新型减速器市场空间有望超140亿元人民币。

摆线减速器壁垒高,车端齿轮玩家以及具备RV减速器能力禀赋的玩家有望切入。摆线减速器由摆线轮、针轮、偏心轴、轴承等零件组成,设计与工艺均复杂,且往往需磨齿机、磨床、热处理等精密加工设备,且其迭代升级也需要较多研发投入,具较高的行业壁垒,认为在车端减速器/差速器齿轮(磨齿、锻造等加工能力+工程化能力强+优质主机厂资源)和RV减速器(摆线与RV技术同源+构成类似)等方面有禀赋的玩家有望顺势入局。

来源:财中社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到ruicaijing@rccaijing.com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