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Ai滚动快讯

根据动态大数据,智能机器人自动撰写的实时快讯播报。秒级初稿,紧跟最新消息。

【深度】长春高新叩门H股,近10年首现营利双降

财中社 2025-07-03 15:27 676阅读

7月1日晚间,长春高新(000661)宣布董事会已授权管理层启动H股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计划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这家曾以“生长激素之王”闻名、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元的医药巨头,在公告中将此次赴港上市定位为“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关键举措。

对于熟悉长春高新的投资者而言,这一动作既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在核心产品生长激素遭遇集采压力、业绩出现10年首降的当下,国际化已成为其突破困局的战略选择。

筹备港股IPO,累计募资87亿元

根据公告披露的信息,长春高新此次港股IPO尚处于早期筹备阶段。公司已启动与中介机构的沟通合作,但具体发行规模、时间表和募资用途尚未明确。

从董事会决议到最终上市,长春高新仍需跨越多个关键步骤:股东大会审议、中国证监会审批、香港联交所批准,每一步都存在不确定性。

回溯长春高新融资历史,自1996年IPO以来,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可转债等多轮融资累计募资达86.92亿元。

具体来看,除了IPO募资1.15亿元,1998年和2016年分别配股募资2.22亿元、17.43亿元;2019年两次增发,分别募得51.87亿元和9.75亿元,主要用于收购金赛药业少数股权及项目投资;2020年再发行4.5亿元可转债。

高光褪去:生长激素龙头的转型阵痛

长春高新的发展史是一部转型与创新的传奇。1993年成立之初,这家东北企业以房地产为主业,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

1997年,公司迎来关键转折——携手留美归国的金磊共同创建金赛药业,进军生物制药领域。此后,金赛药业陆续推出生长激素粉针、水针及长效水针,其中2014年上市的长效水针剂更是全球首创。

凭借在生长激素领域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金赛药业成为长春高新的“现金奶牛”。2015至2023年间,其营收从10.62亿元增至110.84亿元,净利润由3.82亿元增至45.14亿元,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超36%,助推母公司市值在2021年飙升至2000亿元以上,股价一度高达497.53元/股。

然而,高增长神话在2024年戛然而止。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66亿元,同比下降7.55%;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下降43.01%。这是近10年来公司首次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降。

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在于主力产品生长激素遭遇集采重压。2023年,浙江省将生长激素水针纳入集采;2024年3月,金赛药业主力产品价格从每支1000元骤降至300元,大幅减少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出生率持续下滑导致的市场萎缩也在加剧。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2019年降至1465万,生长激素的黄金适用人群正在逐年减少。

雪上加霜的是,曾经被视为增长接力棒的长效水针“金赛增”也遭遇挑战。特宝生物(688278)、维昇药业(02561)、诺和诺德等企业的长效产品已进入上市申报阶段,金赛药业的垄断地位岌岌可危。

多线承压,寻找新的增长点

仔细分析长春高新的业务版图,困境远不止于生长激素。

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疫苗业务同样表现疲软。子公司百克生物(688276)2024年营收下降32.64%,净利润跌53.67%,其带状疱疹疫苗收入更是大幅下滑71.54%。曾经作为长春高新起家业务的地产板块同样惨淡:高新地产2024年收入下滑17.32%,净利润同比下降80.09%。

在费用端,长春高新压力同样明显。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增长11.81%至44.39亿元,销售人员增加1880位,增幅超60%;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同增25.59%和28.95%。

此外,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26.90亿元,占营收比例提升至19.97%,增长3.36个百分点。

在研发管线布局上,长春高新正积极拓展生长激素以外的领域。胃癌治疗、减肥、医美、麻醉、运动医学等多个领域均有所布局。公司还在探索生长激素结合GLP-1的减重联合用药,试图搭上减肥药市场的快车。

在业绩下滑、市值缩水的背景下,H股上市承载着长春高新战略转型的厚望。

从财务角度看,赴港上市有望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通过股权融资补充资金,可降低财务杠杆,提升抗风险能力,同时为海外研发和市场拓展提供“弹药”。

然而,市场对长春高新的国际化布局仍存疑虑。在投资者交流平台,不乏尖锐评论,反映了部分投资者对公司战略的信任危机。

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尽管公司在女性健康、肿瘤、减重等领域有所布局,但长春高新新产品商业化仍需时间,短期内难以填补生长激素下滑留下的空缺。

来源:财中社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瑞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瑞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ruicaijing@rccaijing.com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