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Ai滚动快讯

根据动态大数据,智能机器人自动撰写的实时快讯播报。秒级初稿,紧跟最新消息。

【深度】AI深耕与社交电商:腾讯高质量增长的“长期主义”

财中社 2025-05-15 17:18 1540阅读

2024年度员工大会上,腾讯控股(00700,以下简称“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明确表示腾讯已实现“筑底反弹”,并强调公司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

这一判断在5月14日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中得到充分验证:腾讯实现营收1800.2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1004.9亿元,同比增长20%;毛利率由2024年同期的53%提升至56%;经营利润(Non-IFRS)693亿元,同比增长18%。

毛利与经营利润增速连续十个季度超过营收增长,也表明腾讯“高质量增长”战略成绩斐然。

在公司内部讲话中,马化腾将腾讯比作“一艘大船”,面对各种挑战需要“齐心协力、同舟共济”。这种团结协作的文化在业务层面体现为三大核心板块的协同发展:增值服务营收同比增长17%至921亿元,营销服务营收同比增长20%至319亿元,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营收同比增长5%至549亿元。

一季度,游戏业务作为腾讯“现金牛”表现尤为亮眼,整体收入达595亿元,同比增长24%。本土市场《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头部产品持续活力,叠加《三角洲行动》等新游戏贡献,收入同比增长24%至429亿元;国际市场在《PUBGM》与Supercell系列产品驱动下,收入同比增长23%至166亿元,连续三个季度创历史新高。马化腾特别表扬互动娱乐事业群(IEG)"非常争气",海外游戏业务份额已接近国内一半,显示出腾讯游戏出海战略的成功。

AI战略全面提速:从技术投入到商业变现

腾讯在AI领域的布局呈现出全方位、高强度的特点。2024年腾讯研发投入创下707亿元的历史新高,近七年累计研发投入达3403亿元。这一投入力度在2025年一季度继续加大:研发支出同比增长21%至189.1亿元;资本开支同比激增91%至274.8亿元。

对此,马化腾表示,高质量收入保持坚实的增长态势。在AI战略投入阶段,现有高质量收入带来的经营杠杆,将有助于消化AI相关投入产生的额外成本,保持财务稳健。腾讯预期,战略性的AI投入将为用户与社会创造价值,并为公司产生长期、可观的增量回报。

腾讯AI战略的核心是"自研+开源"双轨并行。

自研方面,混元大模型持续迭代,相继推出深度思考模型T1和快思考模型Turbo S,后者首字时延降低44%,显著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开源方面,腾讯积极拥抱行业先进模型,元宝、腾讯文档等产品接入DeepSeek-R1模型,覆盖30+行业场景,实现技术互补。混元大模型在SuperCLUE测评中位列国内基础模型第二,3D生成模型精度提升10倍。

持续投入和灵活的策略,也使腾讯元宝日活跃用户数(DAU)在2025年2-3月激增超20倍,成为国内DAU排名第三的AI原生移动应用。

与此同时,AI技术还开始为腾讯带来实质性的商业回报。在广告领域,AI驱动的智能投放系统显著提升匹配精准度,带动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在游戏领域,《和平精英》引入DeepSeek大模型推出AI助手功能,用户活跃时长同比增长16%;在企业服务领域,腾讯云音视频解决方案接入大模型后内容生成效率提升40%,连续七年国内市场份额第一。

马化腾在财报中强调:"AI能力已经对效果广告与长青游戏等业务产生了实质性的贡献"。

此外,腾讯还通过内部架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为AI战略的落地提供更佳组织支撑。2025年初,腾讯成立大语言模型部和多模态模型部,分别负责探索相关前沿技术。同时,将元宝、QQ浏览器等AI产品线整合至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形成更紧密的产业协同。这种快速的组织应变能力,体现了腾讯在AI时代的战略敏捷性。(详见财中社《接近“浮出水面”:加码AI,腾讯云“扩编”》

在产业互联网与云服务领域,腾讯CSIG的发展轨迹也印证了马化腾称其接近“浮出水面”的期许。在2024年年会上,马化腾用接近“浮出水面”形容CSIG的进步,并预测CSIG 2025年“有很大机会能够稳定浮出水面,形成一片大陆”。2025年一季度,这一预测开始成为现实: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至549亿元,其中云服务收入增长明显。

这与腾讯云与AI的深度融合紧密相关。在AI支持下,混元大模型在代码生成、数学推理等关键能力上超越国际竞品,3D生成模型精度提升10倍;而通过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价值,腾讯云助力一汽丰田将客服机器人问题解决率由37%提升至84%,显著降低运营成本。

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To B产品也在AI赋能下实现飞跃。腾讯会议AI功能月活跃用户达1500万,实时转录和智能摘要帮助用户节省20%的会议时间;腾讯文档AI助手可直接智能生成Word、PPT、思维导图等内容,提升创作效率。这些产品的逐步商业化,标志着腾讯产业互联网战略正步入收获期。

CSIG的收获还直观反映到了财务指标上。2024年,腾讯To B板块(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实现营收2120亿元,占总营收的32%;毛利率从2023年的40%提升至47%,反映出规模效应和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优化。而马化腾和腾讯总裁刘炽平分别在年会和财报电话会上提及“一些To B的业务已经接近盈利”,这或预示着CSIG实现整体盈利为期不远。

微信搜一搜在AI技术驱动下也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四季度,腾讯广告收入翻倍,自研模型驱动的搜索结果覆盖超过90%的问答类搜索;一季度,腾讯广告业务同比增长20%,AI算法使微信搜一搜广告转化率提升30%+。这种AI搜索流量的商业化,与微信小店、小程序形成完整商业闭环,进一步提升了微信生态的变现能力,微信电商的推进也有条不紊。

一季报发布当日,腾讯内部发布全员邮件,宣布对微信事业群组织架构进行微调:成立电商产品部,负责微信内交易模式的探索,加速发展交易基建及交易生态,运营微信交易新模式。电商产品部由原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负责人曾鸣担任负责人,向腾讯高级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汇报。

微信生态商业化:视频号与社交电商是“长跑”

截至一季度,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增至14.02亿,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1%。在此基础上,视频号、微信小店、搜一搜等“新芽业务”开始成为增长新引擎。马化腾在腾讯年会上曾特别指出,微信电商应该“从原子层角度去思考”,将商品视为信息,纳入整个微信生态。这一前瞻性思考正在转化为商业成果。

视频号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总用户时长快速增长,四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60%。进入2025年,视频号商业化能力持续增强:橱窗带货达人可升级为“微信小店带货者”,实现全域带货;同时通过AI优化推荐算法,提升内容匹配精准度。这种内容与商业的深度融合,为腾讯广告业务提供了持续增长动力。

作为腾讯社交电商的核心载体之一,微信小店增速惊人。2024年全年GMV达2023年1.92倍、订单数量同比增长125%。2025年,微信小店进一步推出朋友圈分享、蓝包抽奖等新场景,功能持续完善,为商家提供更多入驻支持。马化腾"商品即信息"理念落地不断深入,微信小店GMV环比增长45%。

马化腾特别提到“蓝包”创新,认为这是发挥腾讯社交能力、用5年甚至更长时间去做电商生态连接器的重要尝试。数据显示,东方甄选等商家通过“蓝包”送礼功能,在重要节假日获得订单暴增,部分时段送礼订单占比超过90%。(详见财中社《腾讯阿里梦回十年前春晚“红包”大战》

站在当前时点,腾讯的未来发展将围绕AI技术深耕与社交生态扩展两大核心展开。马化腾在内部讲话中提出的“Debug精神”(补漏洞)和“管理者无功便是过”的要求,凸显出腾讯决策层面对当前机遇的紧迫感。2025年,随着腾讯将继续加大AI投入,资本开支将占收入的“低两位数百分比”,这意味着2025年全年腾讯AI相关投入可能逼近千亿元量级。

AI与微信生态的协同尤其值得期待。腾讯元宝入驻微信联系人列表,大语言模型赋能视频号、微信小店、搜一搜等微信生态,并开启商业化探索,通过AI进一步打通微信生态的内容、社交与商业场景,创造更大价值,渐成腾讯AI化的“明牌”。

腾讯游戏业务也将持续受益于AI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在《和平精英》 等游戏中引入AI助手和AI队友,提升用户参与度,AI将在游戏开发、运营全链条的深入应用,将有助于腾讯游戏在内容创新和用户体验上建立更大优势,巩固其全球领先地位。

“就电商战略而言,我认为我们不会通过设定硬性的KPI来运营。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项目,需要很长的跑道。我反复强调‘跑道’这个术语,因为我们觉得,相比像冲刺那样设定KPI然后需要达成它,确保业务能够长期保持增长更重要。所以,就如何构建跑道而言,我们正在实施一系列举措。”刘炽平说,首要任务是真正改善消费者的基本购物体验,包括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制定方便消费者的退货政策、建立良好的客户服务流程、为消费者提供合理的价格等。

“在微信生态系统中,我们认为有机会创造出独特的Agent AI,这种AI能够深度整合微信生态的各种独特组件。这些组件包括社交图谱、通信和社区能力、内容生态,比如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以及微信中存在的数百万个小程序,它们覆盖了各种信息流、交易操作,以及跨多个垂直领域的应用。”刘炽平表示,这种微信生态专属的Agent AI,能够利用微信独特的社交、内容和服务体系,在不同场景下进行信息整合和操作执行,形成比通用型Agent AI更具差异化、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连接将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为商家带来更多交易。

来源:财中社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瑞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瑞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ruicaijing@rccaijing.com,或致电0797-8101108。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