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周曦拿研发“开刀”,云从科技七大股东减持了

瑞财经 程孟瑶 2025-05-13 17:02 1.2w阅读

图片

/瑞财经 程孟瑶

伴随DeepSeek等新一代AI明星企业的崛起,曾被誉为“AI四小龙”的云从科技(688327.SZ)作为上一代的明星企业,似乎正在失去其原有的吸引力。

落在更为直观的数字上,2024年云从科技收入3.98亿元,同比减少36.69%,创下近7年来新低;净亏损7.01亿元,同比扩大7.35%,连续8年累亏额超48亿元。

同时现金流持续承压,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累计超30亿元。目前,云从科技仍在“烧钱”,截至2024末,未分配利润余额为-44.23亿元,同期总资产19.83亿元

01

距盈利预测越走越远

202012月,云从科技提交科创板招股书,随后获得多轮问询,20217月过会,202246日,云从科技的IPO注册申请获批

20225云从科技顺利挂牌,成为科创板AI平台第一股”,上市首日开盘涨幅达56.93%,市值一度突破160亿元。

二级市场交易火热,但无法忽视的是,云从科技最终募集资金净额比原计划少了21.23亿元,缩水超过五成,这或许成为云从科技上市后发展的伏笔。

瑞财经注意到,云从科技曾在招股书中表示,当营业收入达到40亿左右,综合毛利率水平保持在50%左右,同时期间费用增长率保持持续稳定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可实现盈利。彼时,云从科技则将扭亏为盈的时间线设定在2025年,然而从目前表现来看,云从科技距离预期盈利线似乎越走越远。

wind数据显示,2020-20245年间,云从科技仅在2021年营收规模超过10亿元,当年净亏损6.64亿元。上市当年收入规模同比大幅下降51.06%,净亏损同比扩大37.98%2023年收入回升19.33%,净利润回升28.26%,但到了2024年又出现波动,收入规模已经不足5亿元,不仅是上市以来新低,不到招股书中预测值的10%净亏损同比扩大7.35%

毛利率方面,云从科技也未能守住50%的预期线。5年云从科技毛利率分别为43.46%37.01%34.06%52.20%35.81%。仅在2023年达到50%的水平,2024年同比下滑16.39个百分点。

云从科技表示,公司目前尚未实现盈利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工智能市场竞争整体加剧;持续投入大量研发资源;以及大模型技术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相关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02

以价换量拖累收入

云从科技的具体业务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这两大核心业务收入均出现下滑,相对低毛利率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叠加不断走高的管理费用,以及斥重金维持研发,或许是云从科技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其中管理费用主要因为股权激励而增加。

2024年,贡献了73.85%的营业收入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减少19.78%,为2.94亿元;协同操作系统收入同比下降29.38%,为1595.19万元。

分行业来看,云从科技不同主营业务之间毛利率差异较大,相对高毛利率的智慧治理、智慧金融、智慧出行、智慧商业业务收入纷纷下滑,收入贡献占比下降,来自泛AI领域或其他行业的收入同比增长136.10%,贡献了37.33%收入,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但该业务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28.52%,毛利率仅19.7%

分产品看,云从科技软硬件组合、技术开发、基础操作系统及应用产品营收同比全面下滑,毛利率除了软硬件组合产品微增0.69%,其余产品毛利率均全部下滑。

云从科技原本试图通过“收缩低附加值业务”来优化业务结构,结果导致新订单规模急剧减少,让公司陷入了“越调整越亏损”的恶性循环之中。

03

研发团队瘦身 

AI行业“重技”,不断强调科创性的云从科技在2024年,研发支出同比减少了18.27%云从科技表示,研发费用减少的主要是因为公司人员调整,薪酬支出减少所致2024年,云从科技员工数量减少348,其中239人为研发人员,占比68.68%

财报显示,2024年,云从科技研发人员数量从去年的467人减少至228人,同比减少38.33%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也略有下降。

此外,今年1月,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副总裁、AI平台中心负责人张岭也公告离职。离职时,张岭税前报酬98.51万元;职后,云从科技仅剩下2位核心技术人员,周曦、李继伟。其中周曦云从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总经理;2024税前报酬191.49万元。

除了员工人数缩水,云从科技的大股东也在撤退。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云从科技10大流通股东中,有7位减持。

包括此前的第二大股东佳都科技,上市以来就多次减持云从科技,今年一季度,再度卖出1114.2万股,目前持股2.48%第三大股东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云逸众谋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也在今年一季度减持414.38万,目前持股2.55%

颇为有趣的是,大股东减持的同时,云从科技的股东人数在一季度增加了20,022户,环比增长51.76%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瑞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瑞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ruicaijing@rccaijing.com,或致电0797-8101108。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