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财经 孙肃博 2025-05-09 13:53 1.3w阅读
文/瑞财经 孙肃博
近期,A股市场掀起了一股“赴港上市潮”,多家上市公司纷纷筹划"A H"双重上市。在这股热潮中,已在A股市场深耕七年的剑桥科技(603083.SH)也迈出了赴港上市的步伐,成为“赶潮者”。
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次日,剑桥科技收报33.29元/股。虽较前一交易日微涨1.12%,但与2023年盘中78.2元/股的历史高位相比,昔日的高光时刻已难重现。
瑞财经《预审IPO》注意到,此次赴港IPO,剑桥科技计划将募集资金的一部分用于提升其800G/1.6T光模块产品的产能。
早于2020年时,剑桥科技也曾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募集6.47亿元的资金用于“扩建100G、200G、400G高速光模块和 5G 无线通信网络光模块生产线”。但资金到位后,该项目却一再延期,最终于2023年被变更为了“电子技术智造基地项目”。
剑桥科技表示,公司此次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的目的是想进一步拓展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优化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01
实控人逢高减持
2022年底,ChatGPT的全球热潮引爆了人工智能领域对高效算力解决方案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CPO技术凭借其出色的能效比优势迅速成为了行业焦点,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敏锐把握这一技术趋势的剑桥科技,搭上了顺风车。
2023年2月底,剑桥科技公开表示,公司正进行下一代400G硅光、800G硅光模块的开发,并研究相关光电混合封装技术,以用于下一代数据中心的CPO产品。
据了解,CPO又称光电共封装,是将光学通信组件(如光模块)与电子芯片(如应用特定集成电路、ASIC)放置在同一个封装内,以实现高速光通信、高性能电子处理的紧密集成,达到更短的信号传输路径和更高的性能。
剑桥科技开发的800G硅光模块,已是光模块商业化产品的最高水准。一般情况下,传输速率越高,结构越复杂,技术含量越高。
在2023年3月下旬的说明会上,剑桥科技还与微软拉上了关系。彼时,有投资者谈及到,“微软拟推出Chat-GPT4”,剑桥科技回应称,“公司已直接或通过通信设备商,间接向微软供应高速光模块产品”。
随后,剑桥科技连续斩获3个涨停板。尽管其在异常波动公告中解释,“与微软的合作,并非供应CPO技术相关产品”。但市场仍对其热情高涨不减,股价一路上涨。直到2023年6月20日,剑桥科技盘中一度达到了78.2元/股,创造了上市以来的最高股价。
WIND数据显示,与2023年首个交易日1月3日的收盘价相比,剑桥科技2023年6月20日的收盘价同比增长了5倍有余,市值飙升了166亿元。
不过,物极必反,自2023年6月20日之后,剑桥科技的股价又有所回落,但仍然高于2023年以前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剑桥科技股价上涨期间,其实控人黄钢进行了一波减持套现操作。
具体来看,2022年11月11日- 2023年3月24日,黄钢全资持有的Cambridge Industries Company Limited(以下称“CIG开曼”)减持了剑桥科技2,216,817股,减持金额约为3605.57万元。
同时,2022年11月24日-2023年5月15日,黄钢实际控制的Hong Kong CIG Holding Company, Limited(以下称“CIG Holding”)减持了剑桥科技3,616,024股,减持金额约为1亿元。
据瑞财经《预审IPO》查阅,CIG Holding减持期间,黄钢持有CIG Holding50.4%的股份。也就是说,通过此次减持,黄钢套现了5040万元。
而CIG Holding的减持结束后,2023年6月1日,CIG开曼又再次抛出了减持计划,拟通过大宗交易和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剑桥科技不超过2,682,229股,减持期间为2023年6月6日-2023年12月2日(大宗交易)和2023年6月26日-2023年12月22日(竞价交易),价格按市场价格,不低于发行价。
计划抛出后,2023年7月14日-2023年8月21日,CIG开曼减持了剑桥科技1,308,577,共计套现6829.35万元。
不过,2023年8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监管政策,进一步规范了股份减持行为,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若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或累计分红金额低于近三年年均净利润的30%)的,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
2020年、2021年、2022年,剑桥科技均未进行过分红。因此,2023年8月29日,剑桥科技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监管要求,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控股股东CIG开曼决定提前终止全部未完成减持计划。
后于2024年7月,剑桥科技实施了2023年度的现金分红,总金额为3,564.96万元,占2023年归母净利的37.52%。
而从次月26日开始,CIG开曼便开始了减持,直到2024年10月21日,共计减持了3,800,800股,减持金额达1.28亿元。
从2022年11月开始,一直到2024年10月,近两年的时间,黄钢共套现了3.83亿元。
02
非经营性收益稳住净利率
据瑞财经《预审IPO》了解,剑桥科技的实控人黄钢是一位美籍华人,今年已71岁,曾在美国AT&T和朗讯科技工作多年,担任过朗讯科技光网络部副总裁。
2000年,黄钢第一次创业,与人合伙成立了一家从事光通信SDH光传输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公司,取名为光桥科技。后来,这家公司被西门子收购。
五年后,黄钢在硅谷开始筹备电信宽带接入业务。2006年3月,他回到上海正式成立了剑桥科技的前身新峤网络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2011年6月,黄钢决定将公司更名为“剑桥”。有意思的是,他其实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
剑桥科技成立后,业务方面始终以GPON产品为主,后来逐步扩展了电信宽带终端业务、无线网络设备、智能家庭网关、以及工业互联网硬件、软件等。至于光模块业务,黄钢和剑桥科技都是半路出家。
2018年,在黄钢的主导下,剑桥科技以2,747.62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MACOM Japan的资产,以此开始进入电信级100G及更高速光模块及其组件的规模生产及全球销售。
次年,剑桥科技又以4160万美元现金收购了美国知名光器件厂商Oclaro Japan的部分经营性资产、人员和业务。据剑桥科技公告透露,这些生产线原分布在日本、泰国等地。剑桥科技收购后,逐步将这些产线搬运到了上海江月路生产基地。
两次收购后,剑桥科技正式踏入高端光模块领域,掌握了100G、400G和最新的PAM4调制技术。业界相传,黄钢出手非常果断,收购过程中,其他竞标者选择分期,而他选择一次性现金付款。
然而,黄钢重金拿下的光模块业务,迄今为止营收微弱。
2024年,剑桥科技来自高速光模块产品的营业收入为4.92亿元,虽较上年同期增长10.04%,但其营业成本也同比增加了17.68%,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剑桥科技高速光模块产品的毛利率从2023年的29.14%下降至了2024年的24.22%。
具体来看剑桥科技的业绩情况,2022年-2024年,剑桥科技分别实现营收37.86亿元、30.87亿元和36.52亿元,2023年同比下滑18.46%,2024年又同比增长了18.31%。
分业务看,2024年,电信宽带终端仍然是剑桥科技的支柱业务,全年收入20.33亿元,虽较2023年的18.27亿元增长11.25%,但相比2022年的20.59亿元仍略有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无线网络与小基站业务收入达10.52亿元,同比激增46.47%,这主要受益于Wi-Fi 7及万兆网关产品在北美市场的成功商用。
盈利方面,2022年-2024年,剑桥科技的扣非归母净利分别为1.55亿元、8650.7万元、1.51亿元。2024年虽然同比增长了74.85%,但仍不及2022年的水平。
同时,剑桥科技近3年的净利润率也出现波动,2024年净利润率为4.57%,较2023年的3.08%有所增长,但同期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至20.99%。
2024年净利润率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和政府补助的拉动。2024年,剑桥科技收到嘉善现代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发放的政府补助1,600余万元,促使其当期非经常性损益有所增加。同时,利息收入达到1639.9万元,同比大增124.86%。
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两天后,剑桥科技披露了2025年一季度业绩情况。2025年一季度,剑桥科技实现总营业收入8.94亿元,同比增长5.18%;归母净利润3100万元,同比增长21.11%。
虽然业绩总体向好,但其现金流却亮起了红灯。截至2025年3月31日,剑桥科技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3.85亿元,而同期的短期借款却高达11.85亿元。也就是说,截至2025年3月31日,剑桥科技尚存8亿元的短债缺口。
但眼下,剑桥科技正面临着分红任务。根据其2024年年报,其拟以总股本268,041,841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2元(含税),总计约分配现金红利5896.92万元。
据瑞财经《预审IPO》统计,这是自2023年中国证监会对于减持颁布新政后,剑桥科技连续第二年实施分红。2023年度及2024年度,剑桥科技分别进行现金分红3,564.96万元、6,701.05万元(包括中期已分配的现金红利8,041,255.23元),分别占各年度归母净利的37.52%、40.2%。
03
员工持股平台清仓
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前两个月,剑桥科技昔日的第二大股东上海康宜桥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称“康宜桥”)清仓了自己的全部股份,减持金额为4632.77万元。
事实上,从2020年1月,康宜桥就开始了减持计划。据瑞财经《预审IPO》统计,截至其最后完成清仓,共计套现了约8.02亿元。
瑞财经《预审IPO》查阅后发现,康宜桥其实是剑桥科技的员工持股平台之一,于2011年10月由剑桥科技的几名国内员工合伙成立。
截至剑桥科技A股上市前,康宜桥共有19名合伙人,分别为自动化研发中心总监曹庆华、研发支持平台副总经理王东巍、软件平台一部副总经理崔霖、硬件研发平台总经理赵宏伟、国际业务开发高级副总裁连智洪、原系统预研工程师李志宏(A股上市前已离职)、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韦晶、监事会主席兼北美事业部副总经理傅继利、无线事业部副总经理刘哲、软件平台二部副总经理钟杨洪、结构设计总监崔长将、软件开发三部经理陈绪金、原中国市场三部总监(A股上市前已离职)成烜、采购管理中心总监姜佩琴、软件开发一部经理翁金峰、职工代表监事兼采购渠道总监朱燕、信息化研发中心总监王海斌、董事兼财务总监黎雄应、厂长王志明。
注:以上人员职务均为“时任”
从天眼查披露的信息来看,康宜桥目前仅剩崔霖、傅继利两位合伙人,分别持股68.14%、31.86%。
从2020年1月康宜桥开始减持股份后,曹庆华、王东巍、赵宏伟、连智洪、李志宏(A股上市前已离职)、刘哲、钟杨洪、崔长将、陈绪金、姜佩琴、翁金峰、朱燕、王海斌、黎雄应、王志明15位合伙人直至2024年12月10日才退股,韦晶、成烜于2022年2月16日退股。
瑞财经《预审IPO》查阅后发现,上述人员中,韦晶、黎雄应已相继从剑桥科技离职。而据剑桥科技2024年年报,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王志明、傅继利、王东巍、钟杨洪、赵宏伟、崔霖、王海斌几人均直接持有剑桥科技的股份。目前,赵宏伟任剑桥科技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硬件研发部经理、采购负责人。
除了康宜桥外,剑桥科技目前仅剩1个员工持股平台上海康令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称“康令科技”)。而截至其于A股上市前,尚有5个员工持股平台,分别为康宜桥、康令科技(彼时名称为“上海康令投资咨询有限公司”)、CIG Holding、上海康桂桥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称“康桂桥”)、上海康梧桥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称“康梧桥”)。
其中,CIG Holding自2023年8月14日起不再持有公司任何股份,康桂桥已于2023年11月被其当时的合伙人解散,康梧桥已于2019年3月被其当时的合伙人解散。
截至剑桥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前,剑桥科技“唯一”的员工持股平台康令科技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赵海波,其持有19.8%的合伙权益。
此外,赵海波的妻子秦燕持有康令科技0.2%的合伙权益。而康令科技剩余80%合伙权益由上海康令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称“康令管理”)持有,康令管理则由赵海波、秦燕分别持有90%、10%的权益。
瑞财经《预审IPO》注意到,早于剑桥科技于A股上市前,黄钢与赵海波就达成了一致行动协议,黄钢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赵海波是其一致行动人。
截至剑桥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前,黄钢、赵海波仍互为一致行动人,黄钢、CIG开曼、赵海波、秦燕、康令科技及康令管理构成剑桥科技的单一最大股东集团,合共持有剑桥科技A股约16.42%。
需要指出的是,剑桥科技股价飙升期间,黄钢减持套现的同时,赵海波、秦燕夫妇也没闲着。2023年6月21日-2023年8月16日期间,康令科技减持了剑桥科技1,275,658股,套现约金额8082.21万元。
而在中国证监会2023年8月27日出台新政后,康令科技与CIG开曼一样,提前终止了减持计划。直到2024年7月剑桥科技实施完上年度分红后,其于次月的8月26日开始,直至10月24日共减持了1,554,000股,套现了4203.52万元。
附:剑桥科技上市发行有关中介机构清单
独家保荐人:国泰君安融资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贝克•麦坚时律师
事务所、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Thompson Hine LLP、日比谷法律事务所、的近律师行、Hogan Lovells International LLP
申报会计师及核数师: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合规顾问:国泰君安融资有限公司
行业顾问:弗若斯特沙利文(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