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滚动快讯
根据动态大数据,智能机器人自动撰写的实时快讯播报。秒级初稿,紧跟最新消息。
财中社 2025-05-07 17:57 230阅读
4月29日,国海证券(000750)正式宣布管理层更迭:掌舵十年的女掌门何春梅因工作调动卸任董事长,46岁的王海河接棒履职。这一变动正值这家广西唯一上市券商面临业绩修复、风险出清与战略转型的三重挑战。
尽管2024年营收、净利润实现双增长,但总资产连续三年缩水超两成,股票质押“旧伤”未愈,“胜通债”造假案余波仍在,国海证券内控失效的历史遗留问题亟待破解。
十年“女将”卸任:业绩巅峰后的增长停滞
何春梅的离任标志着国海证券一个时代的终结。自2014年接棒以来,她带领公司完成多次再融资,资本实力显著增强,并打造了研究、财富管理等特色业务。2015年牛市周期中,公司营收、净利润分别达49.6亿元、17.9亿元,创下近十年峰值。然而此后九年,公司业绩陷入滞涨泥沼,仅2021年营收超过2015年(51.7亿元),但净利润仍不足2015年的50%。年报显示,国海证券2024年营收42.2亿元,较2015年下降14.9%;净利润4.3亿元,不足巅峰期的四分之一。
表面业绩波动下,是业务结构失衡与内控漏洞的累积。《财中社》发现,在何春梅任内,国海证券激进开展股票质押回购业务,2016年末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规模达110.94亿元,占同期总资产16.3%,2017年中报披露时,这一规模更是增长至113.6亿元。这为后续风险爆发埋下隐患——2018年市场深度调整引发质押股大面积违约,截至2024年末,仍有15起股票质押违约诉讼未结,涉及东方园林创始人何巧女等知名案例,当年“浙江女首富”质押的5920万股东方园林股票至今仍在执行拍卖流程。2024年,公司仅此类业务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预计负债2.09亿元,相当于全年净利润的48.8%。
更严重的冲击来自“胜通债”造假案。2015年,国海证券作为主承销商为胜通集团发行债券,却未识破其连续五年虚增615亿元收入的财务造假。2018年胜通集团55.5亿元债券违约,国海证券被没收1798万元承销费并罚款60万元,更陷入持续数年的投资者诉讼。2024年,公司为此计提预计负债7174万元,直接吞噬5380万元净利润。屋漏偏逢连夜雨,2024年4月,因在“金通灵证券虚假陈述案”中未勤勉尽责,公司再遭江苏证监局处罚,暴露出持续督导环节的长期短板。
少壮派掌门登场:风险管理专家能否重塑内控?
新任董事长王海河的履历凸显出监管层对国海证券“补短板”的意图。这位1979年出生的管理学硕士,拥有国家开发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广西投资集团风控法务等核心岗位经验,曾任国富人寿董事长,且2017-2024年兼任国海证券董事,对公司情况并不陌生。其职业生涯贯穿“风险控制”主线:在国开行参与信用风险建模,在广西投资集团主导风控体系搭建,这些经历被视为破解国海证券内控顽疾的关键优势。
截至2024年末,国海证券总资产595.9亿元,较2021年峰值下降21.4%,在49家上市券商中降幅居首;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核心科目缩水显著,反映出资产端收缩力度空前。
不过一季报数据显示,公司总资产回升至765.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较2024年末增加30.3亿元至173亿元,其他债权投资增加134.6亿元,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增加15.2亿元。业内分析认为,国海证券的资产端收缩是风险出清的被动调整,而一季度的回升可能伴随轻资本业务与重资本业务的再平衡。
2024年国海证券的业绩“双增长”依赖经纪业务(+8.72%)、资管业务(+9.02%)及自营业务(+17.92%)的阶段性回暖,而投行业务连续四年下滑,收入1.07亿元较2020年缩水74.6%,折射出股权融资收缩周期中的被动承压。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贡献57%的净利润,显示市场行情对自营业务的强驱动,但“靠天吃饭”的盈利模式仍未根本改变。
有观点认为,王海河需优先处理股票质押、债券承销等历史风险。截至2024年末,公司仍有15起股票质押违约诉讼未结,涉及金额超20亿元;“胜通债”案仍有投资者诉讼在途,预计负债计提压力持续。与此同时,作为广西唯一上市券商,国海证券可依托区域政策红利。2024年,公司制定《服务广西工作方案(2024-2026年)》,计划推动区内优质企业上市,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等或成长期增长点。
这场变革的成败,将检验风险管理专家能否在券商丛林中突围。而2025年二季度的“新官首考”,正悄然拉开序幕。
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