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滚动快讯
根据动态大数据,智能机器人自动撰写的实时快讯播报。秒级初稿,紧跟最新消息。
财中社 2025-04-29 15:06 297阅读
4月25日,养猪“三哥”新希望(000876)公布2024年年报。2024全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030.6亿元,同比下降27.3%;归母净利润为4.7亿元,同比大增90.1%。
其中第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58.5亿元,同比下降26%;归母净利润为3.2亿元,同比缩水92.2%。
为什么营收大幅下降呢?新希望表示,主要是由于公司在2023年剥离其白羽肉禽和食品深加工板块业务,未来将更加聚焦于生猪养殖与饲料生产两大核心业务。
肥猪“减肥”
《财中社》梳理发现,新希望养的猪越来越瘦。2024年12月,新希望生猪出栏重均97.6公斤,2024年上半年基本在100公斤附近,最高的3-4月份大约105公斤。
与同行业相比,2024年12月,牧原股份(002714)和温氏股份(300498)的生猪均重分别为117.3公斤及123.5公斤。
2024年新希望单头生猪重量
2023年,新希望生猪均重在100-110公斤,进入2024年公司生猪出栏“瘦身化”。方正证券跟踪数据显示,2024年12月,8家重点上市猪企生猪出栏均重约123.1kg/头,2024年全年基本在120公斤附近。
不仅“减肥”成功,猪还“没了”。公司2024年合计出栏生猪1653万头,同比下降6.5%,远不及此前股权激励计划定下的1876万头目标。与之相比,2021-2023年新希望生猪分别出栏998万头、1462万头、1768万头。
新希望的主业是饲料及生猪养殖,前者收入占比在2/3,后者在3成左右,2024年,公司生猪收入同比增长10.5%。
在养猪方面,新希望是“农户+”合作养殖为主,自养为辅,截至2024年末,公司一体化自养与合作放养的存栏量比例约为35:65,自养同比有所提高。另外两家养猪巨头,牧原股份是全猪场自繁自养,温氏股份做的却是“加盟店生意”,加盟店往往比直营店更难控制成本。
2024年,新希望猪产业的毛利率11.2%,远低于牧原股份及温氏股份养猪19.2%及20.3%的毛利率。如果说比不过全自营的牧原股份在情理之中,但新希望的毛利率比全“农户合作”的温氏股份还低就说不过去了。
2024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行情及公司盈利情况都出现了自2021年以来的明显反转,在生猪养殖方面,随着生猪行业供给的持续去化,生猪价格在2024年逐渐回暖。公司通过对北方场线的防疫设施改造,提升了防疫能力,降低了养殖成本。
虽然公司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实现了较大的增长,但由于养殖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极大,2024年业绩与2019-2020年的峰值利润仍相去甚远,目前只是摆脱了前期亏损的困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非常大,这无疑更增加了公司业绩的波动性。《财中社》发现,在2021年以前,新希望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干扰并不大,2021年以后则干扰愈发明显。可见,非洲猪瘟后对公司的发展战略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导致非经常性损益的干扰增大。比如,2023年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高达48.58亿元,与白羽肉禽业务、食品深加工业务的剥离和股权转让有关。
583亿有息负债
截至2024年末,新希望背负的有息负债达583.3亿元,而货币资金只有87亿元,现金债务比为0.15,偿债能力偏弱。包括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在内的短期有息负债共286亿元,短期偿债能力也明显不足。
新希望的高负债局面并不是一蹴而就,公司的养猪大计主要靠并购及投资。2016年,新希望通过收购本香农业70%股权,拿到30万头猪的养殖厂。2017-2021 年,公司生猪出栏量从240万头快速增长至 998万头。随之而来的是大额资本开支,2020年新希望的资本开支高达342.5亿元。
国联研报认为,养猪行业2019-2020年的暴利周期吸引大量外来资本流入、行业快速扩张。此时也是新希望大举投资的时期。然而受2020-2021年冬春之交猪非瘟以及原材料成本上行影响,及“加仓”在猪下行周期的原因,新希望的生猪业务利润不断下滑。
2021年,新希望账面上的货币资金还有148.7亿元,还能勉强匹配151.6亿元的短期借款,但长期借款已经从2019年的49亿元攀升至2021年年末的327.1亿元,自当年开始公司隐忧已现。
2023年以来,公司全面启动降杠杆、降负债的战略。2024年其资产负债率为69%,比2023年下降约3个百分点,但与2020年以前低于50%的负债率相比仍有较大距离,而且与同业平均水平相比也明显偏高。
此外,担保风险亦不可忽视。2024年内,新希望已审批担保额度250亿元,期末已审批担保额度568亿元,对子公司担保实际发生额及期末担保余额分别为94.8亿元及222亿元。
去杠杆任重道远。根据2025年2月的募集说明书,新希望计划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8亿元,其中11亿元用于偿还银行债务。正是由于高杠杆带来较大的利息支出,在业绩持续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公司通过定增来缓解偿还银行债务的压力。
《财中社》观察到,新希望的负债率高于同行。2025年1月,新希望在回复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时透露,2021-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同行业5家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6.6%、57.4%、63.4%以及60%,而新希望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5%、68%、72.3%以及70.9%,全面超越行业均值。
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