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Ai滚动快讯

根据动态大数据,智能机器人自动撰写的实时快讯播报。秒级初稿,紧跟最新消息。

【深度】国家电投“断舍离”,央企新能源资产整合加速

财中社 2025-04-28 12:27 491阅读

2025年4月,一场涉及国家电投、三峡集团、国家电网等多家能源央企的新能源资产转让潮引发市场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至今,上述央企已累计发布超14条新能源公司股权转让动态,其中国家电投转让项目独占半数份额,成为此轮调整的“领头羊”。

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折射出央企对新能源赛道的深度优化,更揭示了中国能源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迫切性。

资产腾挪:从“甩包袱”到战略重组

国家电投的密集转让案例颇具代表性。4月11日,其旗下五凌电力有限公司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四家新能源公司股权,包括汝州协鑫、江陵县协鑫、新安县协鑫及清远佑昇。转让后相关企业不得继续使用“国家出资企业”字号及资质,标志着资产彻底剥离。

据《财中社》统计,上述四家剥离资产的市净率分别为 1.09倍、1.16倍、0.99倍、0.91倍,市盈率分别为 256.91倍、5867.27倍、249.46倍、18.87倍,净利率分别为15.1%、1.03%、13.41%、59.29%。

可以看到,上述四家标的资产的市盈率差异较大。江陵县协鑫光伏达到5867.27倍的异常高值,净利率仅为1.03%,反映当前盈利无法支撑估值;清远佑昇仅达 18.87倍的市盈率,与59.29%的高净利率形成反差。

以上四家拟转让标的中,除了江陵县协鑫光伏,其他三家公司的盈利能力都不弱,而且其中两家的估值还都是破净状态,可见上述转让并不是完全基于经济角度的考虑。

回溯2024年7月至今,国家电投已累计转让22家新能源公司股权,涵盖河南、湖北等地14个光伏项目,部分企业因2023-2024年营收与净利润下滑、负债率高企被列为处置重点。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三峡集团于3月转让开封平煤北控新能源50%股权;南方电网3月以2.95亿元底价出售贵州金晟新能源5%股权;中石油4月转让徐州城通新能源51%股权。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被转让项目仍在盈利,央企选择退出与其“优化资产组合、聚焦核心赛道”的战略直接相关。例如,国家电投计划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75%,其转让低效项目后,资金将转向海上风电、零碳园区等新业态。

财务压力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

财务数据显示,此轮转让潮背后存在刚性逻辑。一方面光伏项目收益率下降,例如2024年,国家电投认为,山东那仁太公司2023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8%属低效资产,已终止剩余容量建设工作。另一早期集中式光伏项目因采用落后技术,维护成本攀升,估值较新建项目下降。

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及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电价波动加剧,部分项目预期收益不确定性陡增。央企通过出售成熟资产快速回笼资金,可改善财务报表、降低负债率,形成“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技术迭代亦加速资产洗牌。TOPCon、HJT等高效光伏技术普及,使早期项目发电效率相形见绌。新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门槛提升,落后产能自然遭淘汰。此外,国资委“压减法人层级”“聚焦主责主业”的政策要求,推动央企剥离非核心资产。例如,国家电网通过无偿划转国电南瑞股权,将管理层级压缩至4级,精简法人户数790家。

行业变局:从单一发电向系统运营转型

此番调整亦折射新能源底层逻辑之变。过去十年,风光项目依赖“保价保量”收购模式,收益确定性高;如今电力现货市场推进、消纳压力凸显,间歇性发电缺陷暴露,项目收益率波动加剧。

对此,央企正从“单纯发电商”转向“综合能源运营商”。国家电投落实“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整合储能、智能电网等要素,提升消纳能力;国家电网计划2025年投入8000亿元布局特高压与智能配网,实现“输配并重”。

专家指出,资产转让仅是战术手段,行业真正挑战在于如何平衡规模与质量。国企改革专家周丽莎公开强调,央企需强化内部资源协同,同时关注政策与市场风险;经济学家余丰慧则认为,未来央企将加大对高效清洁项目的投入,并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全球竞争力。随着2025年国企改革收官节点临近,能源央企的战略调整或将持续深化,为中国“双碳”目标落地注入新动能。

来源:财中社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瑞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瑞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ruicaijing@rccaijing.com,或致电0797-8101108。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