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审IPO
发现好种子。
瑞财经 杨宏彬 2025-04-28 10:03 1.5w阅读
文/瑞财经 杨宏彬
大学毕业后,邓竞没有忙着回去继承家业,而是在外历练了几年。
他是一名90后留学生,学的是视觉艺术专业。毕业后,他加入了君联资本,担任投资总监,但只干了一年。离开君联资本后,他加入嘉兴谦吉——一家由个人控制,注册资本2000万元的公司,担任投资总监。
邓竞在嘉兴谦吉干了3年后,回到了自家公司中伟股份。当时的中伟股份已经成功登陆了深交所。
中伟股份(300919.SZ)由邓竞的父母邓伟明、吴小歌控制,但邓竞在公司的待遇是比较一般的。他既没有持有股份,年薪也仅为30多万元。相比之下,他父亲的薪酬达到200-300万元。
中伟股份自A股上市后,募集105亿元的资金,同时公司近3年的利润也在15亿以上。但中伟股份还是钱紧,至今年2月末,欠了281亿元的债务,并且公司的现金已经无法覆盖即期债务,或是因此,今年4月,中伟股份向A H股发起冲刺。
虽然中伟股份钱紧,但邓伟明、吴小歌夫妇的腰包并不瘪。2022年-2024年上半年,中伟股份合计分红了13.06亿元,夫妻二人从中拿走约7.43亿元。在递表港交所后,中伟股份还将分红3.3亿元,夫妻二人将从中拿走1.86亿元。
01
A股上市后募资105亿,实控人夫妇持股56.37%
中伟股份成立于2014年,初始注册资金5000万元,由中伟控股及陶吴分别持有80%及20%。
在完成多轮股权转让和注资后,截至2019年7月26日,中伟股份的注册资金为4.72亿元,由中伟控股、邓伟明、弘新成达以及另外16名股东分别持有72.84%、4.43%、2.58%及20.15%。
2019年12月,中伟股份的注册资金增至5.12亿元,新增注册资本由一名现有股东及9名新投资者认购。中伟股份由此募集资金约5.99亿元,彼时公司估值约为70亿元。
2020年,中伟股份向深交所递表时,公司控股股东为中伟控股,持股比例67.10%,而中伟控股由邓伟明、吴小歌夫妇持有,而邓伟明还单独持有中伟股份4.08%的股权。
另外,邓伟明、吴小歌夫妇还通过弘新成达、恒盛励能,合计持有中伟股份2.42%的股份,因此,二人合计持有中伟股份73.59%的股份,为公司实控人。
2020年12月,中伟股份在深交所上市,共发行5697万股股份,每股24.6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2.75亿元,发行过后,邓伟明、吴小歌夫妇的控股比例降至66.20%。
2021年及2022年,中伟股份进行了两次增发,合计发行9698.97万股股份,募资资金净额达到92.26亿元。外加IPO时的募资,中伟股份上市后合计募集了105.01亿元。
截止递表港交所,中伟股份由中伟控股、弘新成达、邓伟明分别持有51.39%、1.82%及3.16%,中伟控股、弘新成达均由邓伟明、吴小歌夫妇持有。因此,邓伟明、吴小歌仍为中伟股份实控人,持股比例56.37%。
02
吴小歌退任高管,邓伟明之子进入董事会
目前,中伟股份的董事会及高管成员包括: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裁邓伟明;执行董事邓竞;执行董事兼资深副总裁陶吴;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廖恒星;执行董事兼首席专家李卫华;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刘兴国;财务总监兼副总裁朱宗元;董事会秘书及联席公司秘书唐华腾。
与递表深交所时,中伟股份的董事会及高管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实控人之一吴小歌已不再是董监高成员。而中伟股份递表深交所时,她担任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
另外,邓伟明的儿子邓竞现已位列中伟股份执行董事,他加入公司的时间是2021年5月,也就是中伟股份深交所上市之后。
邓竞22岁时,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视觉艺术专业学士学位,一毕业便加入了君联资本,坐上了投资总监的位置。他的首份工作与大学所学专业似乎并不相关。
在君联资本短暂任职一年后,邓竞又先后加入嘉兴谦吉,担任投资总监。据查,嘉兴谦吉现由李笑冬实际控制。
邓竞加入中伟股份后所领薪酬是较少的,2023年及2024年分别为30万元及37.5万元。
其余的董监高成员中,执行董事兼资深副总裁陶吴是邓伟明的亲戚,在中伟股份递表深交所时,他担任董事、副总裁。
港版招股书与A股招股书对陶吴的身份描述有些出入。A股招股书介绍,他是吴小歌的弟弟,而港版招股书说,他是邓伟明的连襟。
陶吴早在2016年就加入中伟股份,担任经营中心总经理。在此之前,其任职于中伟控股,担任经营中心总经理。
邓伟明给陶吴的待遇,属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中伟股份的董事会成员中,陶吴的薪酬仅次于邓伟明,他2022年-2024年的薪酬总额分别为190.2万元、225.3万元及318.4万元。而实控人邓伟明各期的薪酬总额分别为232.6万元、254.6万元及346.2万元。
另外,2022年中伟股份曾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对象为董监高、核心骨干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彼时,陶吴一人独占34.33%份额,拔得头筹。
遗憾的是,陶吴尚未从此次员工持股计划中获利,反而浮亏5000余万。
根据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披露,认购总数为777.8万股,均价为64.72元/股,陶吴认购股份花费的本金大约为1.73亿元。
此后,中伟股份于2023年度10转4股派11.6元,陶吴因参与员工持股计划而拿到309.7万元分红,这部分持股数量也上浮至373.8万股。
按2025年4月26日收盘价31.84元/股计算,该部分持股价值1.19亿元。相较认购价格,浮亏约5000万元。
03
产品单价降低,大客户采购金额逐年减少
中伟股份做的是新能源材料,公司产品包括镍系、钴系、磷系、钠系、其他创新新能源电池材料,以及新能源金属产品。
2022年-2024年,中伟股份的收入分别为303.44亿元、342.37亿元、402.23亿元,逐年增长。
镍系材料为中伟股份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各期业务收入分别为246.28亿元、217.33亿元及161.63亿元,逐年降低,占比各期收入的81.2%、63.4%及40.2%。
中伟股份镍系材料收入逐年降低,主要是因产品单价逐年下滑所致。2022年-2024年,该产品单价分别为12.31万元/吨、10.29万元/吨及8.29万元/吨。
另外,中伟股份的钴系、磷系材料的单价也均为逐年下滑,2022年-2024年,钴系材料的单价分别为32.79万元/吨、15.58万元/吨、10.66万元/吨,期内业务收入分别为31.95亿元、29.58亿元及22.45亿元;磷系材料的单价分别为1.43万元/吨、1.03万元/吨及8700元/吨,期内业务收入分别为66.1万元、3.28亿元及6.8亿元。
在两大新能源电池材料收入逐年降低的情况下,中伟股份依旧能实现总收入持续增长,得益于公司2023年开发的新能源金属产品业务。2023年及2024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33.88亿元及134.83亿元,增长十分迅猛。
招股书显示,中伟股份的新能源金属产品主要包括镍金属产品。2023年及2024年,该产品的单价分别为10.98万元/吨及10.22万元/吨,亦为下滑,但产品的销量分别3.06万吨及12.46万吨,销量的大幅增长弥补了产品单价下滑所带来的影响。
分区域来看,中伟股份越来越偏向于向海外销售。2022年-2024年,其来自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33.7%、41.1%、44.5%。
2022年-2024年,中伟股份对五大客户的依赖在逐年降低,各期五大客户为其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8.0% 、43.7%及29.2%,逐年降低,这与公司最大客户采购金额逐年减少有一定关系。
各期内,中伟股份的第一大客户均为客户A,采购金额分别为55.13亿元、45.25亿元及35.48亿元。
另外,中伟股份2022年及2023年的第二大客户均为客户B,期内其为中伟股份贡献的收入分别为35.11亿元、35.5亿元,而在2024年,该客户不再为中伟股份的五大客户。
2024年,客户I为中伟股份的第五大客户,该客户与中伟股份的业务关系年期仅有一年,也就是合作当年就成为了中伟股份的五大客户,期内为中伟股份贡献了18.41亿元的收入。
04
递表前主要供应商变动较大,向实控人亲戚付3亿工程款
采购方面,中伟股份各期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36.5%、36.6%及24.9%,2024年向主要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比下滑显著,这是由于公司主要供应商变更所致。
2022年及2023年,中伟股份的供应商较为稳定,前两大供应商均为A与B,中伟股份向他们采购的金额占比分别为19.5%及22.8%。
而在2024年,中伟股份的前两大供应商变更为G、H,中伟股份向他们采购的金额占比仅为12.6%。其中,供应商G成立于2023年,是中伟股份的合资公司,持股比例为50%,双方的合作年限只有1年。
另外,期内中伟股份还新增主要供应商I,该供应商与中伟股份的合作年限同样只有1年,期内中伟股份向其采购22.14亿元。而供应商A则不再是中伟股份2024年的五大供应商。
中伟股份还存在向实控人及实控人亲戚采购的情况。
2022年-2024年,中伟股份向中先智能采购1.05亿元、100万元及2200万元,向宏林集团采购0元、7870万元及2.55亿元。
其中,中先智能由邓伟明、吴小歌控制,宏林集团由李伯亮及莫明康分别持有50%,此二人为邓伟明两名姊妹的配偶。
中伟股份主要向中先智能采购设备、装置及其他相关服务,主要向宏林集团采购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根据框架协议,2025年-2027年,中伟股份要向宏林集团支付的金额上限分别为3.6亿元、5亿元及5亿元。
05
3年盈利超54亿,政府补助15.36亿
中伟股份的毛利率水平并不高,2022年-2024年分别为11.1%、13.4%、12.0%。
分产品来看,公司镍系材料及钴系材料的单价虽然持续走低,但毛利率是在逐年上升的。镍系材料各期毛利率分别为12.5%、17.4%及19.9%;钴系材料毛利率分别为5.7%、8.2%及10.6%。
中伟股份新能源金属制品的收入虽然增长迅猛,但毛利率是走低的,2022年及2023年分别录得8.9%及7.5%。
分区域来看,中伟股份海外市场的毛利率要高于境内。2022年-2024年,公司境内市场毛利率分别为9.0%、11.5%及10.7%,境外市场的毛利率分别为15.3%、16.0%及13.7%。中伟股份境外销售占比逐年增长,对公司的毛利率是有一定拉动作用的。
中伟股份的利息支出逐年走高,2022年-2024年分别为6.04亿元、9.6亿元及12.01亿元,3年利息支出达27.65亿元。
2022年-2024年,中伟股份均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为15.39亿元、21亿元及17.88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5.1%、6.1%、4.4%。
值得一提的是,近3年中伟股份获得了不少政府补助,各期分别为5.18亿元、5.8亿元及4.38亿元,占比期内净利润的33.66%、27.62%及24.45%,合计为15.36亿元。
06
短债缺口21.58亿元,3年分红13.06亿元
持续的盈利并未让中伟股份的经营现金流持续净流入,2022年-2024年,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9.54亿元、43.85亿元及39.43亿元。
同期内,中伟股份的融资现金流均为净流入,各期融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33.93亿元、25.19亿元、55.56亿元。银行借款为公司融资现金流最主要的流入项,各期内流入资金高达243.27亿元、132.57亿元及155.99亿元。
截至各期末,中伟股份计息银行借款分别为199.34亿元、201.93亿元及263.27亿元,逐年增长。而截至今年2月末,中伟股份计息银行借款为263.02亿元,即期部分为83.7亿元。
中伟股份的债务不止于银行借款。2022年末-2024年末,其应付债券分别为16.87亿元、17.2亿元及17.5亿元。截至今年2月末,中伟股份的应付债券为17.17亿元,即期部分为10.04亿元。
2024 年 7 月,中伟股份还发行了一笔700亿韩元的可转换债券,债券持有人可选择于2025年7月1日将债券兑换为中伟股份普通股,未转换的可换股票据将于2027年6月18日赎回。截至今年2月末,该笔可转换债券的负债部分为1.06亿元,加上银行借款及应付债券,中伟股份债务达到281.25亿元。
同样截至今年2月末,中伟股份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2.16亿元,不能覆盖即期的银行借款及应付债券,存在21.58亿元的缺口。
中伟股份分别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红1.02亿元、1.73亿元及10.31亿元,合计达到13.06亿元,为公司3年内净利润的24%。另外,之后中伟股份还将从2024年的净利润中分红3.3亿元,因此公司的短期流动性压力或将进一步加剧。
根据年度报告,2021年末-2024年6末,邓伟明、吴小歌夫妇在中伟股份的持股约为62.29%、56.23%、56.33%、56.42%,因此夫妻二人合计从这3年半的分红中分得约7.43亿元。
若中伟股份在派发2024年期末股息3.3亿元,那邓伟明、吴小歌夫妇将再从中分走1.86亿元。
附:中伟股份上市发行中介机构清单
联席保荐人: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富而德律师事务所、上海澄明则正律师事务所
核数师及申报会计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