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Ai滚动快讯

根据动态大数据,智能机器人自动撰写的实时快讯播报。秒级初稿,紧跟最新消息。

【深度】算法定价:Boss直聘落入“杀熟”怪圈

财中社 2025-04-22 19:12 516阅读

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Boss直聘(02076)赚麻了。2024年,Boss直聘营收增长23.6%至73.55亿元,净利润增长42.6%至15.67亿元,连续三年盈利。

在Boss直聘上,企业发布招聘需求须付费,而应聘者可以免费沟通,这使得企业端付费直聘成为平台主要收入来源,该部分收入占Boss直聘总收入的比重约为98.9%。凭借着高效灵活的即时沟通方式,boss直聘更适应快速招聘和高频求职场景,这使得其月活用户不断增长,2024年其月活用户增长25.3%,达到5300万,高于同行业公司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同道猎聘(06100)数倍并持续增长。

得蓝领者得天下

得益于应聘者数量的优势,其对于招聘企业更具竞争力。平台的付费企业总数同样高速增长,从2019年的120万家增至2024年的610万家。而付费企业客户的增长直接推动了公司收入上涨。

Boss直聘在年报中称,2024年,通过蓝领用户、低线级城市及中小企业客户占比的提升,验证了平台向多元化用户群体渗透的战略成效和持续的增长空间。

实际上,蓝领用户的招聘需求与白领招聘需求同样巨大。根据灼识咨询测算,截至2021年,白领和蓝领占网络招聘市场的份额分别为48.9%、45.4%。且相较于白领年均1-2次求职和跳槽频率,蓝领年均4-5次,是白领的近4倍,带来更多求职和招聘需求。预计2026年,蓝领的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至60.7%。

Boss直聘的蓝领市场注册用户占比从2019年的23.9%增长至2023年的 32.9%,2024年蓝领收入占比达38%。

为进一步深耕蓝领市场,2024年2月,Boss直聘支出3.74亿元收购 W.D Technology Investment Group Limited(以下简称“W.D Technology”)约77%的股权。W.D Technology 专注于蓝领招聘服务,尤其在制造业招聘领域表现突出。

不过,Boss直聘并未列出W.D Technology2024年的经营业绩,称其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并不重大。

深耕中小企业端

求职端面向蓝领用户,招聘端面向中小企业。

财通证券研报显示,Boss直聘的客单价大幅低于同道猎聘、前程无忧。同道猎聘定位中高端市场与一站式人才解决方案,企业客单价超20000元,前程无忧客单价约5000元,而Boss直聘的客单价仅约1000元。

Boss直聘的企业客户按照年贡献收入分为三档。每年贡献50000元及以上的企业客户为KA客户,每年贡献5000-50000元的企业客户为中型客户,每年贡献5000元及以下的企业客户为小型客户。

2024年,Boss直聘三档客户的收入均在上升。KA客户收入从12.62亿增至17.72亿元,中型客户收入从21.31亿至25.43亿元,小型客户收入从24.97亿至29.55亿元。

简单计算能够得出,小型客户的数量增长最快。不过中小企业的数量上升,也造成Boss直聘一系列平台监管方面的问题,由于此类企业规模较小、信息透明度参差不齐,加之部分企业存在虚构资质、伪造经营信息等行为,使得企业真实性核查工作面临挑战。

核查不力,乱象层出

社交媒体上关于在Boss直聘上遇到骗子公司的吐槽比比皆是,Boss直聘更因此被吐槽成了“Boss直骗”。

在Boss直聘招聘乱象中,最常见的是用虚假职位收费的黑中介。

2024年6月,某求职者应聘一家传媒公司的文书助理工作,岗位要求低但工资高。交换简历后,招聘者称实际薪资较低,试用期后有五险。面试通过后,对方以定制工服费、体检费等为由多次收费,该公司实为黑中介,常以 “低要求,高工资”的文员类工作引流,骗取求职者费用。

Boss直聘平台上还存在大量“招转培”现象。

2024年7月,BOSS直聘线下职位审核团队发现一家美容店以招聘“美容学徒”的名义,诱导求职者消费。该公司宣称交600元就能成为公司合伙人,免费培训后可使用公司床位设备自己找客户按单日结工资。

还有部分公司名义上招“销售专员”“销售助理”,实际招聘无经验的交易员。公司统一培训,让求职者在现货交易平台上入资操盘,亏损超范围需掏钱赔偿,还可能诱导求职者赔上更多自有资金与 “代理费”。

除了用户对boss直聘的风评变差外,付费企业也发现要想在Boss直聘上招到人,难度变大了。

此外,各种以招聘为名的“套路贷”,在各大社交平台针对Boss直聘的吐槽中,亦数见不鲜。

定价混乱,算法“杀熟”

Boss直聘企业端没有免费版本,企业如果想要在上面发布职位、查看简历、联系候选人,都需要付费,基础VIP招聘账号年费约8000元。

同时,Boss直聘平台却被质疑存在大数据“杀熟”。有小红书用户发帖称,自己作为非新企业用户,基础版定价为188元/月,而推荐朋友下载Boss直聘后,其新用户收费页面显示高级版(畅聊版)只需要88元/月。

其随即询问Boss直聘客服。对方称:“平台的产品价格是通过算法技术从多个维度综合计算得出,包括但不限于城市、行业、职类等。因此,不同城市、不同职位、不同时段,权益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

这一回复也印证了Boss直聘企业端并非统一定价,而是不同人不同价,甚至不同时段不同价。这种混乱的价格体系让不少招聘主感到被欺骗,称其“坐地起价”“杀熟”“一家独大搞垄断”。

掌握着海量企业资源与市场话语权的Boss直聘,有责任构建清晰、公平的收费体系。价格的不公平,不仅会削弱老客户对Boss直聘的信任;企业在成本不明的情况下,可能会过度投入招聘预算,导致运营成本无端增加。而Boss直聘如何从算法源头上科学、合理定价,并封杀“黑招聘”、避免涉黄招聘“擦边”、治理招聘诈骗等乱象,成为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痛点”。

来源:财中社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瑞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瑞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ruicaijing@rccaijing.com,或致电0797-8101108。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