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绿城谢重磊:从五大方向破局木结构建筑行业,打破认知壁垒

乐居财经 王敏 2025-04-22 12:30 1.2w阅读

乐居财经 王敏 4月18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召开《木竹混合建筑关键技术与应用标准研究》开题会。

会上,绿城工程管理中心总监谢重磊表示,好房子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不仅应具备基本的居住功能,还应考虑到人们的生活需求和习惯,以及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城持续升级产品内核,运用产业化技术、数字化工具,营造绿色低碳、环境宜居的“新型全生命周期住宅”。

谢重磊介绍,绿城好房子的6大产品主张是:高颜值、极贤惠、最聪明、房低碳、人健康和全周期。绿城此前对于高品质的追求主要聚焦静态交付内容,营造出“高颜值、极贤惠、最聪明”的品质楼盘。目前绿城更加关注人、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人健康、房低碳、全周期”;在建造上聚焦引领未来的智能低碳建造,在交付运维上亟待应用智能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绿城在杭州、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南京、济南、天津等多个城市落地了“好房子”核心技术成果,后续绿城高品质住宅也将在“科技化、产业化、全周期”上持续发力。

他表示,木结构建筑在降低碳排放、节约资源、减少能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木结构建筑在绿城并未推广,现阶段木结构建筑从设计规范、产业支撑、客户认知、验收政策等环节,均存在难点有待进一步解决。

针对木结构建筑行业未来破局方向,谢重磊建议,第一,政策推动。积极出台政策法规,为建筑行业木材利用提供保障,将木结构建筑纳入“双碳”战略,完善规范并给予如容积率奖励、企业税收减免、消费者财税优惠等方面支持。

第二,明确技术规范。制定和完善木结构建筑相关标准及验收规范。

第三,示范项目引领。政府引领建立试点示范项目,通过文旅地产、公共建筑(如学校养老院)试点,提升社会认知,鼓励和推进木结构建筑。

第四,技术本土化。研发适配国产木材的改性技术,建立标准化预制生产体系及产业化的施工营造体系。同时产业链需充分协同,培育从林业种植、加工制造到设计施工的全链条产业集群。

第五,坚持因地制宜。将传统木结构建筑文化、民族文化、乡村文化、生态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木结构建筑,可优先在乡镇,特别是特色小镇、康养基地建设中,合理发挥木结构建筑的优势。

谢重磊认为,木结构建筑是符合低碳趋势的一种建造方式,但其在国内的推广还需完善政策支持、打破认知壁垒,并依托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降低成本。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瑞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瑞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ruicaijing@rccaijing.com,或致电0797-8101108。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