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滚动快讯
根据动态大数据,智能机器人自动撰写的实时快讯播报。秒级初稿,紧跟最新消息。
财中社 2025-04-17 20:36 1314阅读
2025年价格战白热化,零跑汽车(09863)以“价格屠夫”之姿突围,新款SUV B10以9.98万-11.98万元售价,将高阶智驾下拉至12万元级别,但低价背后,技术、品控和全球化风险也随之暴露。
3月,零跑汽车交付37095台,同比增长154%,首次登顶造车新势力交付榜,“低价高配”性价比之王的“掀桌子”策略,短期得到销量验证,但能否支撑其长远发展存疑。
性价比光环:B10的低价策略
零跑B10以低价高配为核心卖点,搭载高通8650智驾芯片(200 TOPS算力)和Hesai ATX 128线激光雷达,支持L2级智驾功能(高速/城市NAP、自动泊车、遥控泊车),并通过端到端大模型算法实现“车位到车位”高阶智驾,B10以11.98万元的顶配价格成为同级别首款标配高阶智驾的SUV,价格优势无出其右,吸引了大量预算有限的消费者。
B10预售首小时订单突破1.5万辆,激光雷达智驾版订单占比高达73%,显示出消费者对低价高阶智驾的强烈需求。
零跑宣称通过全域自研和成本控制实现这一策略:自研核心零部件比例达60%,电池包、电驱、电控研发仅花费36亿元,不到小鹏汽车(XPEV/09868)、理想(LI/02015)等新势力的一半;选择中创新航(03931)、蜂巢能源等二线供应商,避开价格更高的宁德时代(300750);LEAP 3.0“四叶草”架构实现88%的零部件通用率,开发第二款车型成本降低70%,成本控制能力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技术短板:B10的性能局限
B10的技术参数在同价位中颇具竞争力:提供56.2kWh和67.1kWh两种磷酸铁锂电池,CLTC续航分别达510km和600km,自重仅1670kg和1705kg,低于特斯拉(TSLA)Model Y RWD(1847kg)和Model 3 RWD(1832kg),电池容量也与Model 3 RWD(57.5kWh)和Model Y RWD(60kWh)相近。然而,不考虑价格因素,更轻的车重和接近的电池容量,在续航和加速性能却明显不如特斯拉。
B10的CLTC续航看似可观,但CLTC标准偏乐观,行业内普遍认为,CLTC续航比实际使用场景高出20%-30%。例如,比亚迪(002594/01211)Atto 3的CLTC续航为565km,但WLTP续航仅420km,缩水约25%。B10实际使用(冬季或高速)可能仅400-450km;充电性能也相对落后,难以满足长途出行需求。
智驾系统同样暴露差距。尽管B10硬件配置领先同价位,其LEAP 3.0架构实现四域合一中央域控和舱驾行泊融合智驾,但软件优化不足。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曾坦言,其智驾技术落后友商6-12个月,当前仅追求“不掉队”。
更具体的数据显示,零跑在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落地上面临较大挑战,已较华为、小鹏汽车等头部玩家落后12个月以上。B10的端到端大模型智驾在复杂城市场景下的可靠性尚未得到验证。
品控危机:低成本“原罪”
不过,比起品控危机,性能短板可能都不是B10的问题了。
零跑的低成本策略是其性价比王牌的基石,但也成为品控危机的“原罪”。
据媒体报道,2024年,零跑在车质网和中国网汽车质量投诉平台分别收到885起和225起投诉,涉及减震异响、动力系统故障、刹车失灵、跑偏等问题。
多款零跑车型的用户反馈,提车后不久即出现方向跑偏、四轮定位需多次调整的现象。一位车主在社交平台吐槽麻烦不断,方向跑偏修了三次,“技术人员也试车了,告诉我不是质量问题是视觉问题,售后态度极其恶劣,直言让我随便找工商局市场管理监督局”。
更令人心惊的是,零跑C11车型在2024年频发自燃事件,引发消费者对其安全性的严重质疑。
业内人士认为,低成本策略的代价显而易见。零跑通过选择二线供应商和精简采购团队降低成本,但零部件质量不稳定可能成为“致命伤”。相比之下,头部品牌在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可靠性上更有保障。
研发投入不足难以追赶头部
零跑的品控问题频发,还指向研发短板。公司的研发投入与其“全域自研”理念形成鲜明反差。
2019-2023年,零跑累计研发支出仅47亿元,远低于超400亿元的蔚来(NIO)和超200亿元的小鹏。2024年,零跑研发投入增至29亿元,但仍远低于比亚迪(过去14年研发投入常超净利润)、蔚来(134亿元)、理想(超100亿元)。
在智驾领域,零跑难言技术壁垒,较低水平的研发投入更难以应对未来L3/L4级自动驾驶的竞争。头部品牌通过高研发投入建立技术护城河,而零跑的“性价比”路线如何在该轮智驾技术竞争中不掉队,直接考验朱江明的战略选择。
从盈利能力看,零跑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显示其难以支撑高研发投入。2024年毛利率为8.38%,虽较2023年(0.48%)和2022年(-15.43%)有不小改善,但净利率仍为负(2024年-8.77%,2023年-25.18%)。有业内专家指出:“零跑当前的盈利水平难以支撑其追赶技术差距,长期竞争力堪忧。”
海外市场风险与低价困局
零跑通过与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集团合作,加速海外市场拓展,2024年出口1.3万辆,2025年计划覆盖550家海外网点,欧洲市场占比87.5%。然而,2024年Stellantis净利润下跌70%,其资源支持可能受限。
欧洲市场对环保、安全和数据隐私要求更高(如GDPR法规),零跑需适应当地法规和消费者偏好,否则可能面临合规风险。
以英国市场为例,零跑的T03和C10起售价分别为1.6万英镑和3.65万英镑,价格优势明显,但欧洲用户对智能座舱和智驾功能的接受度仍有待验证。
此外,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2024年为17%-36.3%)可能进一步压缩零跑的利润空间,低价策略在海外市场的可持续性待考。
业内人士分析,零跑的低价策略在国内尚能立足,但在海外市场,缺乏品牌积淀和技术优势的支撑,可能沦为低端代名词,难以与头部品牌抗衡。
汽车是一场“持久耐力赛”,性价比能带来短期销量,品质和口碑才是发展根基。面对智驾头部品牌的技术领先,零跑的“高性价比”王牌还能打多久?
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