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预审IPO

发现好种子。

云迹科技IPO:CTO离职,三年亏8亿

瑞财经 李姗姗 2025-04-01 22:12 7.6w阅读

/瑞财经 李姗姗

入住华住、万豪、洲际、亚朵、锦江国际等酒店,如需前台接待、送餐送物、客房服务等,经常能看到机器人的出没。

为这些头部酒店提供机器人的,正是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迹科技”),目前,该公司正在冲刺港交所“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

关注云迹科技的IPO历程,堪称一部资本压力下的突围史。2022年,公司原计划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但此后无果而终,该计划在2025年3月终止后,公司迅速转战港股,核心驱动力在于18.7亿元赎回负债的倒逼机制。

而在筹谋登陆资本市场的三年里,云迹科技总共亏掉了8亿元,一切则源于经历了多年的融资热潮之后,用亏损换取扩张。

此后,酒店机器人市场遇冷,云迹科技接连经历“募资难”和“裁员潮”,公司寻求上市以获得融资已迫在眉睫。

01

理工女一众大佬造机器人IPO前夕首席技术官突离职

云迹科技的创始人为支涛,现年53岁,是一位致力于发展人工智能的“理工女”,也是机器人领域少有的女性创始人及CEO。

联想创投合伙人王光熙曾评价支涛,是女性创业者中“比较少见的技术派加业务派结合的人”。

她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学,理工科出身的她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并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

从事机器人行业,也是出于她从小对于机器人的痴迷,在创立云迹科技前,支涛曾担任北京英维思科技CEO,在传感器及自动化领域拥有十余年的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工业机器人、室内定位导航等核心技术经验。

支涛创业的成功并非单枪匹马,她的身后还站着一众大神。

其中,联合创始人之一吴明辉,本硕博均就读于北京大学,是人工智能领域鼎鼎有名的连续创业者,他用18年时间先后创办了秒针系统、明略科技和汇智控股。目前,明略科技和汇智控股也在冲刺港交所IPO,两家公司估值分别达200亿元和105亿元。

2014年1月,吴明辉加入支涛的创业团队,获委任为公司董事,并于2025年2月调任为非执行董事,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建言献策。

吴明辉的到来还为云迹科技献了两把“好刀”,分别是胡泉和李全印,两人均出身于秒针系统。

履历显示,胡泉拥有逾20年企业管理经验,与支涛年龄相仿,其曾先后担任上海尼尔森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秒针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目前,为云迹科技“二把手”,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现年42岁的李全印则拥有约20年互联网科技经验及逾10年机器人项目管理经验,曾先后在北京富讯盈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北京秒针信息询有限公司产品担任副总监。目前,担任云迹科技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作为云迹科技的开辟者,他们均享有公司股份。递表前,支涛直接持有公司9.73%的股份,控制行使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合共约36.52%的投票权;胡泉持股7.30%;吴明辉持股3.99%;李全印持股2.23%;员工持股平台云迹天使管理持股为7.08%。按照40.8亿元估值来算,支涛、胡泉、吴明辉、李全印直接持有的股份分别价值约4亿元、3亿元、1.6亿元及0.9亿元。

除了创始团队,云迹科技在发展过程中也持续吸引高端人才。2021年3月,中国人工智能专家林小俊博士加盟云迹科技,出任首席技术官CTO兼核心合伙人,曾一度成为行业大新闻。

资料显示,林小俊是北京大学自然语言处理专业博士,在自然语言处理及数据挖掘领域拥有多年研究经验,长期专注人工智能领域科研和创新,并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承担多个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他曾于2011年创建慧评网,首次实现了中国酒店行业的大数据应用。2015年主导慧评网与中软好泰合并重组,成立众荟信息并出任CEO。

林小俊的加盟令云迹科技如虎添翼,其在职期间,全面负责云迹科技整体技术架构设计和AI产品研发2023年10月云迹科技研发出第三代「UP」系列机器人,当年售出17台,2024年销量增至672台

不过,作为公司核心人员的林小俊本应出现在高管之列,但招股书中却并没有他的身影。有报道称,云迹科技宣布赴港上市前一个月,林小俊突然离职创业。公司核心成员的离开,不禁引发外界对其经营稳定性的猜测。

02

三年未获融资,面临19亿对赌压力

云迹科技发展早期,锁定酒店用工成本高、培训难度大的痛点,确定了以酒店场景为主的发展方向。

为了使产品更好地适合客户,支涛曾亲自走访了前100家目标客户,制定了机器人服务客户时的喜闻话术,不断优化产品。

随着外卖的普及、疫情的客观推动等,机器人送物的需求迅速增长。自2020年开始,酒店类客户对于机器人的需求不断扩大,大量订单纷至沓来。

短短几年的发展,云迹科技坐上了行业的头把交椅。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来自酒店场景的收入计,云迹科技在酒店场景的智能体市场排名全球第一,市场份额9.0%。

截至2024年末,云迹科技已积累超3.4万名企业客户,包括超3万家酒店及100家医院,合作客户包含万豪、洲际、凯悦、锦江国际、亚朵等多家头部酒店集团。同时,公司还绑定了国内大型酒旅企业。

作为行业内的隐形冠军,云迹科技的背后站着一支庞大的投资队伍。

自成立以来,云迹科技先后进行了八轮融资,融资金额累计12.02亿元,投后估值由0.5亿元抬升至40.8亿元,投资方包括腾讯、联想、阿里巴巴、携程、沸点、启明创投等明星资本。

2018年,云迹科技B轮融资拿到了1.28亿元,有6家机构参与其中茂迹壹号、茂迹贰号两家私募基金颇有来头。穿透层层股权可以发现中国金茂(0817.HK申万宏源(6806.HK、000166.SZ藏身其后

2021年12月,云迹科技完成最后一轮D轮融资,阿里巴巴、河南科投、启明创投等投资者合计注资5.8亿元,这也是云迹科技规模最大的一次融资。

然而,一口气吞进数亿元融资后的三年多时间里,云迹科技在资本市场再没了声响。

递表前,沸点资本持股10.70%,为第一大外部股东;安徽人工智能公司持股9.57%;腾讯、启明创投、联想、阿里巴巴、携程则分别持股9.09%、5.39%、4.22%、2.94%及2.69%。其中,早期投资者安徽人工智能公司已持股超10年,腾讯、联想入股5年未退出。

而此次冲刺港交所上市,云迹科技还背负着对赌压力。根据补充协议,若18个月内未完成上市,投资者将恢复赎回权,云迹科技则面临18.7亿元赎回负债需现金偿还。而截至2024年末,公司账面现金仅1.06亿元,流动比率0.2,偿债压力较大。

03

主力产品跌价超22%,销售过度依赖酒店场景

过去五年时间,酒店服务机器人逐渐标配化。一方面,是由于疫情期间无接触配送的兴起;另一方面,是酒店人工成本逐年上升,部分工种如保洁,面临着招工难、流动性大的难题。这成了酒店机器人飞速崛起的好时机,云迹科技亦在这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继首代送物机器人“润”系列之后,2021年,云迹科技推出第二代“格格”系列,对“润”系列的功能进行迭代升级。

2022年-2024年,“格格”系列机器人实现销量分别为1326台、3777台、6358台;“润”系列机器人则随着“格格”的出世出现销量下滑,各期销量分别为2881台、1829台、1255台。

2023年,云迹科技又推出机器人底盘“UP”系列,成为全球首批推出的复合多态机器人产品之一,2024年销量为672台。

而与此同时,行业竞争内卷也在同步加剧,机器人价格一降再降,云迹科技也未能幸免。

云迹科技首席产品官李全印此前表示,2016年公司卖出的第一台酒店送物机器人价格13.6万元,至今价格3万元以内。

招股书显示,云迹科技的主力销售机型“格格”系列机器人平均售价由2022年的2.68万元下降7.1%至2023年的2.49万元,并进一步下降16%至2024年的2.09万元。

新品UP系列机器人的平均售价则从2023年的5.42万元“腰斩”至2024年的2.23万元。而“润”系列机器人更是从每台2.32万元的价格降至1.31万元,累计降价43.5%。

价格内卷成了商用机器人企业普遍难以盈利的原因之一。2022年-2024年,云迹科技实现收入分别为1.61亿元、1.45亿元、2.45亿元,波动中增长;各期净亏损分别为3.65亿元、2.65亿元、1.8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8.15亿元。

从收入场景来看,云迹科技绝大部分收入来自酒店,各期收入占比达70.1%、95.1%及83%。可以看出,云迹科技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对酒店过于依赖。

对此,云迹科技表示,公司计划多元化发展,并将业务拓展至商业楼宇、医疗机构及工厂等多个场景。

云迹科技的客户群主要由B2B场景中的企业客户组成,此外,公司亦以B2C模式为个人客户提供服务,通过智能售货机从事智能零售业务。

但云迹科技的客户较为分散,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占比为14.1%,而每个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均不超过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云迹科技缺少核心实力客户。

04

毛利率翻倍,裁员降本

尽管云迹科技成立十年以来仍未摆脱亏损的困境,但亏损面已经肉眼可见地收窄。一方面,要归功于公司毛利率的翻倍,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4.3%、27%、43.5%。

毛利的改善与利润率更高的AI数字化系统业务有关。2022年-2024年,公司的机器人及功能套件收入占比由83.6%降至77.2%;同期,AI数字化系统收入占比则由16.4%提升至22.8%。2024年,机器人及功能套件、AI数字化系统毛利率分别为38.1%、61.5%。

另一方面,云迹科技过去两年时间里迎来“裁员潮”,大力缩减了人力成本,从而降低了期间费用,为盈利创造了空间。

2022年-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中的员工开支分别为5499.6万元、4799.2万元、4654.1万元。其中,2023年-2024年同比分别减少了约700万元、150万元。

招股书称,研发人员的员工开支有所减少,主要是精简研发团队,优化劳工结构及提高整体经营效率,对从事若干缩产产品线研发的辅助人员进行了优化。

截至2024年末,云迹科技的研发团队由66位机器人行业的专家和资深工程师组成,占员工人数的约27.6%。

此外,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开支中的员工开支同样锐减,分别由2022年的6996万元、7172.3万元降至2024年的4033.9万元、3766万元,均收缩了近一半之多。对此,云迹科技与研发员工开支减少几乎保持了完全相同的说法。

大幅削减员工开支之下,云迹科技期间费用率得到有效控制,报告期各期分别为172.2%、125.9%、70.1%。

附:云迹科技上市发行有关中介机构清单

联席保荐人: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建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天元律师事务所(有限法律责任合伙)、海问律师事务所

核数师及申报会计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合规顾问:浦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

行业顾问:弗若斯特沙利文(北京)谘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瑞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瑞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ruicaijing@rccaijing.com,或致电0797-8101108。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