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IPO
关注IPO资讯,拆解公司招股书。
瑞财经 刘治颖 2025-02-08 13:45 2.9w阅读
瑞财经 严明会 1月6日,据港交所披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瑞医药”)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未来有望实现“A+H”两地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花旗及华泰国际。
与很多制药企业类似,恒瑞医药的故事始于一个国营小厂,其前身为1970年成立的连云港制药厂。起初,公司业务仅聚焦于眼药水、抗生素等原料药及基础药品的生产。
1990年,恒瑞医药开始涉足仿制药的生产和销售。按照这条路线,公司持续发展,于1997年将连云港制药厂改制为如今的恒瑞医药,并于2000年成功登陆上交所。
上市后,恒瑞医药的发展势如破竹,业绩连续20年持续增长,到2020年成功实现业绩顶峰,营业收入达到277.35亿元,净利润达到63.09亿元。
但业绩持续增长的神话很快被打破,2021年,恒瑞医药业绩惨遭“滑铁卢”,出现A股上市以来首次下滑,当期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6.59%、28.93%,分别取得259.06亿元、48.84亿元。
到了2022年,恒瑞医药依旧未能遏制业绩下滑态势,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12.75亿元、38.15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7.87%、14.92%。
据了解,彼时,为了鼓励创新药的研发以及将仿制药部分利润让利给普通民众,国家组织进行了医药集采,这对恒瑞医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面临市场的新挑战,恒瑞医药再度改革,近些年持续发力创新药,深耕包括肿瘤、代谢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科学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创新药及新适应症持续获批。
据招股书,目前,公司已拥有110多款商业化药物,包括17款新分子实体药物和四款其他创新药。
此外,公司的管线涵盖逾90款候选新分子实体创新药及八款处于临床及更后期阶段的其他在研创新药,包括30多款处于关键性临床研究及更后期阶段的在研创新药,共开展约400项临床试验,包括超20项海外临床试验。
经历此前两年阵痛期,集采对仿制药板块影响逐渐出清,叠加创新药板块发力,恒瑞医药业绩重拾升势。2023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分别实现228.2亿元、42.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10.1%。
2024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8.7%、33%,分别达到201.89亿元、46.16亿元,其中,净利润创下上市以来三季报历史新高。
从收入来源来看,主要包括销售药品、许可收入及其他。2024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三大板块收入占比分别为92.1%、7.2%及0.71%。
其中,创新药已成为恒瑞医药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创新药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1%、43.4%、47.7%,逐年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