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拆解IPO

关注IPO资讯,拆解公司招股书。

正力新能IPO:三年多累亏27亿,疑似踩雷威马汽车

瑞财经 李兰兰 2024-08-16 12:00 2.8w阅读

瑞财经 李兰 前不久,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力新能”)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金公司、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及2024年前3月(简称:报告期),其收入分别为14.99亿元、32.90亿元、41.62亿元、7.37亿元。同期,净亏损4.02亿元、17.20亿元、5.90亿元、6989.9万元,累计亏损近28亿元。

正力新能表示,亏损主因是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大方面的巨大支出,加上产能未实现规模效应,销售成本居高不下。此外,一家主要客户因发生重大不利变动而取消订单等也产生了影响。公司期望在2025年扭亏为盈,2026年前将实现总产能50.5GWh。

招股书称,正力新能目前在一汽红旗、广汽传祺、零跑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等全球多个龙头企业核心车型的电池产品供应份额持续提升。

其中一汽红旗自2019年与正力新能开始合作,报告期内,一汽红旗一直是正力新能前五大客户之一。2022年以后,零跑汽车、广汽等车企陆续加入前五大客户名单。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正力新能对零跑汽车核心BEV车型的销售渗透率及对上汽通用核心PHEV产品GL8陆尊PHEV渗透率达50%以上。此外,公司还积极寻求与航空、船舶领域的客户推进产品的量产合作。

长期以来,正力新能对大客户都极度依赖。报告期内,其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89.1%、90.4%、77.8%、86.6%。其中,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55.2%、29.3%、28.3%、47.0%。

业绩依赖大客户,正力新能的业绩风险也因此显现。2022年,正力新能利润亏损17.20亿元,同比扩大超300%。正力新能称主要是由于客户X取消采购订单,而客户X疑似是威马汽车。

根据招股书中的描述,客户X“2015年在上海成立的私人电动汽车厂”,“注册资本60亿元”,威马汽车刚好相符。

威马汽车的动力电池一般以宁德时代、力神、苏州裕良、浙江固神、江苏塔菲尔新能源五个品牌为主。上文提到,正力新能在2022年完成了对江苏塔菲尔的吞并,并且继承了业务和客户,换言之,正力新能是威马汽车的电池供应商之一。

正力新能同时提到,2022年客户X因其业务运营发生重大不利变动以及由此导致的电池采购计划变更,取消了用于BEV的三元电池产品采购订单。正力新能车用动力电池产品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和三元锂电池产品。

受此影响,正力新能三元电池的销量从2022年的2.9GWh降至2023年的1.5GWh;销售收入从2022年的26.29亿元减少至2023年的14.48亿元,几近腰斩。

上述订单取消还导致公司在2022年发生存货及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4.22亿元,录得应收客户X的贸易应收款项减值6.01亿元,并于2023年前三个月暂停了一条生产线。

威马汽车正是自2022年开始,陷入财务困境和劳工问题的风波中,破产传闻至今未断。此前其提交的港交所招股书显示,截止2022年3月底,账户上的债务累计达到了89.5亿元,其中包括了66.7亿元的长期借款和22.8亿元的短期借款,而截止2021年年底,其现金储备和现金等价物合计起来,仅41.6亿元。

同时,威马汽车的销量也与其他造车新势力拉开差距。2021年,威马汽车电动汽车销量为44152辆,排在小鹏、理想、蔚来、哪咤汽车之后。到了2022年,根据乘联会数据,威马汽车累计销量仅为34637辆,而蔚来、理想、小鹏、哪咤、零跑公布的销量均超十万。

而威马汽车的电池配置,不同车型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普遍采用的是三元锂电池。销量不好,取消电池产品采购订单也合理。剔除客户X的影响后,正力新能2022年经调整净利润亏损3.63亿元。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瑞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瑞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ruicaijing@rccaijing.com,或致电0797-8101108。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