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度
1.92w人关注
穿透热点表象,瑞财经旗下原创品牌。
瑞财经 2024-08-02 16:04 15.4w阅读
在澜起科技(SH:688008)2023年报当中,特别提及“澜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崇和博士荣膺安永企业家奖2023中国内地大奖”。
获颁奖项的同时,杨崇和向媒体述及自身创业经历以及公司发展历程。
他调侃自己是“史前海归”,并强调科创企业需要长期积累,“其实我不太相信‘弯道超车’,因为很多事情是要长时间的投入才能够结果。”
但在资本市场上,呈现的却是股东连连减持套现。2020年以来,澜起科技多个大股东纷纷减持,中电控股、英特尔,以及杨崇和享有份额的WLT及其关联方珠海融英,均在不断减持套现。
近期,澜起科技又公告称,有三名股东拟出让1720万股股权,占总股本的1.51%。
已有媒体统计,自2020年以来,澜起科技的股东们减持套现金额已超200亿元。
尽管上半年,澜起科技业绩获得了正向增长,但在大股东套现、业绩表现不稳定等多个因素影响之下,澜起科技股价呈现震荡下行的趋势,从2020年的股价高点125.2元/股,跌至7月30日的58.47元/股,跌幅53%。
而杨崇和、Stephen Kuong-lo Tai作为共同创始人,均为美国籍,近两年仍拿着接近千万高薪,合计拿走了全体高管薪酬70%的份额。
澜起科技三名股东,继续减持套现。
近期,澜起科技公告称,中国电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电投控)、嘉兴芯电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嘉兴芯电)、WLT Partners, L.P.(WLT)等三名股东拟出让1720万股股权,占总股本的1.51%。
经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后,初步确定股东转让价格为57.72元/股,为7月22日收盘价63.93元/股的90.29%。折算下来,三名股东拟套现约9.93亿元。
其中,中电投控为澜起科技第一大股东,而WLT有限合伙人包括澜起科技董事长杨崇和和总经理Stephen Kuong-lo Tai。
至于拟转让原因,涉及自身资金需求。
6月,澜起科技才刚披露过一次《询价转让计划书》,中电投控及一致行动人嘉兴芯电、英特尔询价转让所持部分股份,三方合计拟转让股份的总数为2511.21万股,占澜起科技总股本的比例为2.20%。
此次询价转让价格为46.35元/股,三方合计减持股份折算价值11.64亿元。
两次频繁减持,股东们已经套现超20亿元。
与多数企业不同的是,澜起科技的股权架构较为分散,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澜起科技自2019年上市A股科创板。当时上市招股书显示,截至发行前,澜起科技股东数达46个,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关联方有7个。
彼时,中电控股及其关联方嘉兴芯电持股比例最高,合计持有17.98%股份;WLT及其关联方珠海融英合计持有15.45%股份;英特尔持有澜起科技的股权比例9%。
但截至2023年底,中电控股持股仅剩下7.24%,WLT及其关联方珠海融英合计持股10.29%,英特尔持股5.8%。
期间,多名股东均在不断减持。上市一年以后,原有的财务投资人嘉兴萚石一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便已经开始减持。
尤其是2022年8月限售股解禁之后,股东减持套现动作越发增多。
被称为澜起科技金字招牌的英特尔,近两年减持频繁。其于2023年减持3560万股,套现金额超过15亿元,今年6月完成询价转让后,英特尔持股比例甚至已经降至4.76%,不再是持股5%以上大股东,退出意味明显。
至于杨崇和旗下的WLT 及其关联方珠海融英,近两年减持超3400万股,估算减持金额约19.2亿。
据相关媒体不完全计算,自2020年以来,澜起科技的股东通过询价转让、大宗交易、集中竞价交易等方式,减持套现金额约180亿元。
加上股东们今年最新的减持动作,套现金额已经超过200亿元。
比起等待公司长线运营实现正向收益,套现更为直接。但二级市场对此反应强烈。澜起科技自2020年达到股价高点125.2元/股后,股价震荡下滑,截至2024年7月30日,收报58.47元/股,较最高点跌去了53%。
尽管站在科技、人工智能的风口,但澜起科技近几年业绩却一直未有突破。
上市之前,2016年-2018年,澜起科技营收净利润整体增幅分别达到1.08倍、6.09倍。
但上市第一年,澜起科技便已经陷入“增利不增收”的状态,此后几年业绩表现亦不甚理想。数据显示,2020-2023年,澜起科技净利率分别为60.52%、32.36%、35.38%、19.74%,一路下跌。
进入2023年,澜起科技甚至出现营收、净利双跌,期内营业收入22.86亿元,同比下降37.76%,归母净利润4.51亿元,同比下降65.3%。
收入规模跌回两年前的水平,净利润也降至近6年最低水平。
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37.76%;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总额较上年同期减少4.62亿元;研发费用为6.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为1.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6亿元。
澜起持续研发投入强度较大,全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29.83%。对比2022年,研发费用仅占营收15.34%。
截至2023年末,澜起科技研发技术人员为587人,较2022年末净增119人。去年,整体在职员工的数量合计767人,净增126人。
可见,澜起科技仍在增员。
澜起科技在年报提及,2023 年,受全球服务器及计算机行业需求下滑导致的客户去库存影响,DDR4内存接口芯片与津逮®CPU出货量较上年同期明显减少。
要知道,津逮服务器平台业务曾被视为澜起科技另一增长曲线。但2023年,津逮服务器平台产量为0.7万片,同比下降94.25%,销售量为1.42万片,同比下降86.74%。
同期,澜起科技的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营收仅为0.94亿元,同比大跌90.01%,毛利率仅剩下4.01%。
风险依然存在,澜起科技方面表示,未来行业需求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公司相关产品线短期收入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今年上半年,澜起科技业绩向好。
根据澜起科技半年度预告,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6.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49%,实现归母净利润5.83亿元-6.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2.73%-661.59%。
但市场反应不大。一方面在于,营收、净利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上年度基数较低,另一方面,对公司创始人、管理团队存疑。
这要从澜起科技的创立说起。2004年,澜起科技由由外商独资设立,杨崇和、Stephen Kuong-Io Tai为共同创始人。
杨崇和被称为“大陆芯片第一人”,在芯片设计研发领域拥有丰富经验,曾在美国国家半导体、上海贝岭等公司从事研发工作;Stephen Kuong-Io Tai曾任Sigmax Technology公司资深设计工程师、Marvell科技集团工程研发总监。
两人的产品研发能力均较强,但也受过挫。2010年,由于一代卫星技术局限等原因带来的播出安全隐患问题,一代卫星直播标准废止。当时专注于数字电视接收系列芯片的澜起科技,被责令停止生产、销售行为并进行整改。
随后,澜起科技转而投向资本市场,但也屡出问题。2013年,澜起科技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随之被指控财务造假,遭遇投资者集体诉讼,后又因未能及时披露三份财务报告,收到强制摘牌通知。
最终,澜起科技实现了私有化,并转战A股。
但眼下的澜起科技,依然存在风险。除了上述提及的股东套现、运营风险以外,还有关于创始人的风险。
杨崇和、Stephen Kuong-Io Tai均为美国籍。这两年,杨崇和、Stephen Kuong-Io Tai从上市平台获取了高额薪酬。
财报显示,2022年、2023年,杨崇和获取薪酬分别为902.78万元、802.46万元,Stephen Kuong-Io Tai获取薪酬分别为902.08万元、802.26万元。
他们二人,几乎拿走了全体高管薪酬70%的份额。2022年、2023年,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2537.39万元、2321.96万元,杨崇和、Stephen Kuong-Io Tai薪酬合计占比71%、69%。
此外,2023年,澜起科技约84%的营收来自境外,境外资产共39.97亿,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