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预审IPO

穿透IPO企业造富故事。

搭上广汽,天成自控花3倍代价买亏损公司

瑞财经 2024-06-13 20:24 1.9w阅读

文/瑞财经 杨宏彬

这几年来,天成自控提“航空”提的少了。

曾经天成自控为了让座椅“飞上天”,收购了英国飞机座椅制造商AASL,此后公司两次定增,都是为了航天座椅业务的扩展。

将AASL并入麾下后,天成自控也有过高光时刻。2019年,公司总收入14.56亿元,同比大增52%。其中,来自航空座椅的收入为3.96亿元,是天成自控所有产品里产生收入最多的。

但近几年来,天成自控的航空座椅业务似乎逐渐萎缩,营收占比越来越少,而公司似乎也减少了这方面的投入,转而向其他业务发力。

1月8日,天成自控(603085.SH)公告称,将向至多35 名特定投资者增发股票,发行数量不超过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30%,募集资金不超过1.82亿元,用于武汉乘用车座椅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而在大概4个月后,天成自控调整了增发的募资金额,由此前的1.82亿元下调至1.76亿元,募资上限减少了600万元,其他内容不变。

对于发行对象,天成自控并未明确,连控股股东是否参与认购也尚未可知。仅明确的是,天成自控实控人陈邦锐、许筱荷夫妇的持股在本次增发后会下降。截止5月17日,陈邦锐、许筱荷夫妇直接或间接持有天成自控46.76%的股份。

具体来看天成自控此次的募投项目。武汉乘用车座椅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3亿元,依靠募投资金可完成76.5%。

该项目计划建设乘用车汽车座椅生产工厂,项目建筑面积约 26,000 平方米,在新建厂房内新增相关机器设备并形成年产30万套乘用车座椅的生产能力。经测算,预计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 12.1%,静态投资回收期(税后)8.7 年(含建设期)。

重心偏移至汽车座椅,航空座椅“萎缩”

自2015年登陆资本市场以来,天成自控共完成过3次增发募资,在2021年的增发完成后,公司的总股本为3.971亿股,且一直延续至今。

此次增发的股份数量若按公司总股本30%的上限来算,那天成自控将增发1.1913亿股。此前计划募资 1.82亿元,则每股价格为1.52元,调整后募资总额1.76亿元,每股价格1.47元。

而截至募资方案调整当日(5月17日),天成自控报收于10.64元/股,此后公司的股价也一直在10元上下徘徊。若按如今天成自控的股价进行增发,30%的股份发行量是过于多的。

回看天成自控的前几次增发,可以发现公司经营重心的调整。

2016年,天成自控增发1191.77万股,发行价为42.55元/股,共计募集资金净额4.95亿元,主要用于乘用车座椅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投入4.29亿元。

截至2023年末,天成自控的乘用车座椅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投入资金3.99亿元,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22年6月30日,年内实现效益1,719.08万元。

天成自控2016年的增发投资或是有一定成效的。项目达到可使用日期后,2022年公司的乘用车座椅生产量为104万席,同比增长6.37%。

2018年,天成自控本有定增计划,打算募资10亿元,用于收购海外资产及增资项目,但由于公司股价和总市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选择了终止增发。

根据当时的增发公告,天成自控准备收购的是一家航空航天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目的是为了向航空航天配套件市场持续迈进。其此前曾收购过英国航空座椅公司AASL。

2018年增发的终止并未让天成自控停下向航空航天市场迈进的步伐。

2019年,天成自控增发7,923.93万股,发行价格6.31/股,募集资金净额4.87亿元,用于航空座椅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座椅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流,分别计划投入2.87亿元、5000万元及1.5亿元。

这次项目融资则难尽人意。截至2023年末,天成自控航空座椅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投入金额为1.87亿元,投入进度65.08%,预计要到今年12月底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状 态。

座椅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则投入金额2,132.73万元,投入进度42.65%,同样要等到今年12月底才能达到可使用状态。3个项目中,只有补流的1.5亿元在2023年全部投入。

得益于对AASL的收购,航空座椅一度成为了天成自控的主要收入来源,该产品自2018年录得收入,2019年产品收入达到3.96亿元,是当年所有产品收入最高的,占比公司总营收的27%。

而近年来,天成自控航空座椅的收入逐年走低,2021年-2023年分别为2.55亿元、1.62亿元及1.42亿元,占比公司总收入的15%、11%及10%。

天成自控最近一次增发则是在2022年6月,面向的是控股股东天成科投,发行股份2687.46万股,发行价格为5.57元/股,募集资金净额1.4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性,目前已经全部投入。

通过这一次增发,天成科投增强了对天成自控的控制权。增发前,天成科投持有天成自控36.93%的股权,增发完成后,天成科投的持股增至41.20%。

事实上,增发是天成自控上市以来的主要融资方式。公司自2015年上市,上市以来合计募集资金16.36亿元,上市首发融资为1.82亿元,仅占融资总额的11%。而天成自控通过定向增发的融资金额达到11.57亿元,占比融资总额的70.70%。

另外,天成自控还通过短期借款融资,不过上市以来累计新增的短期借款仅2.98亿元,占融资总额的18.20%。

主要依靠增发融资的天成自控,仍然存在流动性压力。截至2023年末,公司的短期借款为1.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下,有1 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8640.55万元,合计2.36亿元,超过公司同期末手持的货币资金1.61亿元。而此次增发天成自控并未准备将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性。

短债压力下仍高溢价收购,标的为亏损企业

天成自控转为向汽车座椅发力的行动或许还不止于定增。5月份,天成自控还公告称,将向安道拓收购长沙安道拓48%的股权,作价1056万元。

长沙安道拓为一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商,在交易之前,公司由广汽零部件及安道拓分别持有52%及48%。

长沙安道拓的财务指标似乎和1056万元的收购价并不匹配。截至2024年3月31日,长沙安道拓的净资产为510万元,而在2023年底,该公司净资产还有1158万元。短短3个月长沙安道拓的净资产已经“腰斩”。

若按长沙安道拓今年3月末的净资产来算,48%的股权对应的价值应为244.8万元,而天成自控给出的价格为1056万元,溢价率高达331.4%。

经营上,长沙安道拓近期均录得亏损。2023年全年净亏损6013.77万元,2024年前3个月净亏损673万元。

这样的公司天成自控仍要溢价收购,其或许为的是与广汽集团达成合作。长沙安道的大股东广汽零部件,正是广汽集团的子公司。

天成自控若凭此切入广汽集团供应体系,对业务自然是有益处的,但在此之前,天成自控已经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产品收入及成本背离,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背离

天成自控是一家专业从事车辆座椅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工程机械座椅、商用车座椅、农用机械座椅和乘用车座椅。

目前,与此次定增相关的乘用车座椅,为天成自控最核心的产品之一。

2023年全年,天成自控工程机械座椅、商用车座椅、乘用车座椅的产量分别约为36.17万席、34.78万席以及101.35万席,期内乘用车座椅的产量同比下滑了2.54%。

销售方面,天成自控的工程机械座椅及乘用车座椅销量分别为37.83万席及100.68万席,分别同比下滑13.28%及7.30%,商用车座椅销量则为34.58万席,同比增长了44.88%。

天成自控乘用车座椅的产量及销量为所有产品中最高,因而也成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23年天成自控收入14.27亿元,来自乘用车座椅的收入为4.73亿元,占比34.71%,而来自商用车座椅的收入为3.88亿元,占比28.45%。

而值得注意的是,天成自控乘用车座椅的毛利率在2023年出现大幅上升,达到11.83%,而该产品2021年及2022年的毛利率仅为4.25%及4.99%。

年报显示,天成自控来自乘用车座椅的收入较2022年下降2.45%,而该产品的营业成本大降9.48%。

不止如此,天成自控的工程机械座椅及商用车座椅的毛利率也较2022年大幅提升,其中工程机械座椅毛利率提升13.03个百分点至32.44%,商用车座椅的毛利率提升5.08 个百分点至20.45%。

总体来看,天成自控座椅系列产品的毛利率为19.10%,较2022年同期增长5.86 个百分点,是因为在产品营收微增0.23%的情况下,营业成本下降6.54%。

多个主要产品毛利率的大增让天成自控实现扭亏为盈。2023年实现净利润1417.15万元,2022年公司净亏损2.73亿元。

而奇怪的是,在大幅亏损的2022年,天成自控录得经营现金流净流入8949.5万元,而扭亏为盈的2023年,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净流入反而降至5006万元。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瑞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瑞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

24小时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