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财经 曾树佳 2025-11-13 09:15 1.3w阅读
文/瑞财经 曾树佳
唯品会最终还是按捺不住赴港上市的想法。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已在纽交所上市的折扣电商平台唯品会,正考虑最快于2026年,在香港启动上市融资计划。
目前,该公司已与财务顾问展开合作,推进潜在股份发售事宜,不过相关磋商仍在进行中,最终是否实现港股上市尚存变数。
近年来,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回港上市,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唯品会有赴港的想法,并不奇怪。
早在几年前,阿里、京东、网易等多家科技大厂于香港二次上市的时候,外界就曾猜测唯品会可能也会有所行动,只是该公司的一贯回应,都是“没有相关计划”“不予置评”等。
在上市传闻的另一边,唯品会悄然对旗下的支付公司,进行了增资。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浙江唯品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唯品会支付”)完成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至2亿元。
资料显示,唯品会支付成立于2011年,2012年6月便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办法的支付牌照,获准开展互联网支付业务。
该公司最初名为浙江贝付科技有限公司,在2016年被唯品会全资收购后,才更名为唯品会支付。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后,支付业务类型重新划分,唯品会支付的业务范围变更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27年6月。
今年以来,支付公司迎来了密集的增资潮。在电商领域,唯品会支付增资的几天前,小红书刚增资、收购了东方电子支付有限公司。
此类举动,或许是为了应对监管新规的硬性要求。
2024年5月实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不仅将注册资本最低门槛明确为1亿元实缴资本,更建立了与备付金规模挂钩的净资产动态要求,这直接对支付机构提出了资本金相关要求。
特别是对备付金日均余额超万亿的头部机构,增资是满足监管计算公式、守住合规底线的硬性动作。
而从另一层面讲,增资行为本身也向市场、合作伙伴和投资者,传递出了公司稳健经营的信号。
眼下,唯品会的金融版图已浮现了出来。
2013年,唯品会成立金融服务部门。2015年,成立互联网金融事业部,并推出消费金融产品“唯品花”。
用户在唯品会App内购物时,可直接使用“唯品花”完成支付,而“唯品花”这一信贷分期,将唯品会从封闭的平台内消费,延伸至开放的现金借贷领域。
2016年9月,唯品会收购唯品会支付,拿下支付牌照。5年后,唯品会旗下唯品富邦消金正式获得开业批复。
再加上入股国富人寿,唯品会旗下已经拥有消金、小贷、支付、保理、保险5块核心金融牌照。
对于电商公司而言,他们对金融的布局,是为了打造业务的闭环。
唯品会的掌舵者沈亚,或许也想借以电商场景为根基、以小贷牌照为核心、以消费信贷(唯品花)为拳头产品的典型架构,来提升了其电商生态的活力和用户粘性。
今年上半年,唯品会营收为520.7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45亿元下降4.4%。其中第二季度营收为25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9亿元下降4%。
其季度营收,已经连续5个季度持续同比下滑。
第二季度,唯品会的活跃客户为4350万,较上年同期的4430万减少80万客户;订单总数为1.93亿,上年同期则为1.978亿。
高瓴旗下HHLR最新13F文件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高瓴对唯品会减持了约555万股,减持幅度高达8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