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财经 李姗姗 2025-09-09 15:44 3.2w阅读
文/瑞财经 李姗姗
一则工商变更,让“张亮麻辣烫没张亮了”的话题登上头条。
事实上,张亮并不是彻底退出,而是从直接持股变成了间接控制,隐身幕后。
天眼查显示,近日,张亮麻辣烫的关联公司——张亮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张亮企管”)发生工商变更,创始人张亮(持股10%)及其全资持有的上海毅珩商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0%)退出股东行列,同时,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毅言久鼎”)成为新股东,持股100%,认缴出资额5000万元。
新股东毅言久鼎成立于2025年3月,注册资本100万元,法定代表人和最终受益人为张亮,主要从事商务服务业,该公司由盛世千秋有限公司100%持股,后者于2024年7月成立于中国香港。
也就是说,此次变更完成后,张亮虽然不再直接持有张亮企管的股份,但仍然通过其实际控制的毅言久鼎,间接控制着整个集团。
而此次并非张亮麻辣烫第一次进行重大调整。2021年6月,黑龙江省张亮餐饮有限公司经营状态由存续变更为注销。注销前,张亮退出对该公司全部持股,最终由张亮麻辣烫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00%持股。
彼时,张亮麻辣烫启用了新的公司名称——黑龙江盛世千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9月,注册资本500万元,法定代表人及唯一股东于2023年由张亮变为李俊。
对于此次张亮麻辣烫进行股权调整的考量,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股权调整可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另一方面,可能为了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合作伙伴;此外,可能意味着公司正在为进一步扩大在麻辣烫之外更多业务方向做准备。
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张亮企管的经营范围增加了云计算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进出口贸易等看似与麻辣烫无关联的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张亮麻辣烫就与安井食品联手合作,将供应链成本压低了10%,并试点预制菜,推出“麻辣烫汤底包”,在电商平台上卖出了800万份;而云计算服务的纳入,则暗示品牌可能在数字化运营上发力,例如优化门店库存管理、提升线上点餐效率等。
公开信息显示,张亮麻辣烫创立于2008年,创始人张亮是东北人,其通过对川味麻辣烫的改良,将红油汤底换成了骨汤,并加入了东北人喜爱的麻酱,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麻辣烫行业的头部品牌。
截至目前,张亮麻辣烫全球连锁门店已突破6000家,但绝大部分为加盟店,覆盖了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城市,并深入渗透至县镇市场。
不过,近年来,张亮麻辣烫的新增门店数量有下滑趋势,2021年-2024年分别为1482家、1457家、769家及959家。2025年前8个月,新增门店302家。
张亮麻辣烫省会城市、直辖市及一线城市加盟费为1.98万元/年,二、三线城市则为1万元/年。此外,还有装修费、租金、保证金、设备和原料采购采购等。综合所有费用,一家40平方米创业店启动资金约7万-9万元,80平方米标准店需12万-15万元。
从经营数据来看,典型的县级市门店日均200单,客单价在18-22元区间,扣除原材料、人工、租金等成本后,净利润率约为37%。以50平方米门店为例,月营业额9万元对应3.3万元净收益。(该数据建立在日均翻台15次基础之上)
而针对此次股权变更事件,在社交平台上,相比探究其变更背后的原因,网友和食客更为关心的还是张亮麻辣烫的价格、口味等。
有网友直言,“现在的张亮麻辣烫又贵又难吃”、“吃一次吐三天”、“吃到过虫子之后再也没去吃了”、“以前价格适中,现在随便夹点菜就要三四十块”、“吃过一次杨国福麻辣烫就再也不想吃张亮了”……
以北京地区为例,在外卖平台上,张亮麻辣烫的各类蔬菜价格比日常物价要高出数十倍。如生菜、娃娃菜等约3.58元/50g(零售价分别约0.06元、0.04元/50g),鸡肉肠5.58元/个(零售价约0.83元/个),方便面3.98元/50g(零售价约0.75元/个)。
在小红书上,“张亮麻辣烫贵到离谱” 的话题阅读量早已破千万。有消费者晒单称之为“麻辣烫刺客”,随便拿了点素材、火腿肠、里脊肉,最后收费70多元。
更让消费者高呼“避雷”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张亮麻辣烫的投诉词条高达1975个,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在多处门店里都发现了卫生问题。
例如,有消费者在门店消费时吃到发酸的肉,后半小时出现呕吐,要求赔偿但商家置之不理;还有消费者发现肉类变质长毛,且菜里有文字,但商家拒不承认;更有甚者吃出蟑螂、蜈蚣等。
此外,有美食博主暗访张亮麻辣烫部分加盟店,拍到员工徒手抓菜、称重时“手抖” 缺斤短两的画面,引发热议。
去年1月,北京市一家张亮麻辣烫门店被消费者举报食物中混有异物,该门店被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责令改正,并罚款1000元、没收违法所得23.4元的行政处罚。
此前,其内蒙古加盟店因侵犯明星张亮的肖像权、名誉权,曾被法院判决赔偿明星张亮180万元。